讓 AI 工具成為企業的「神隊友」!如何適當導入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生成式 AI 崛起,許多企業開始體認到 AI 能對自家商模及營運效率帶來巨大改變。然而到底有哪些 AI 工具能助企業因應當下產業轉型的挑戰?如何適切的導入 AI 解決方案? 企業又該如何有效控管營運成本,實現最大效益?

數位轉型的路上,企業如何跟著 AI 一起前進?《未來商務》產業沙龍第 40 場以「AI 神隊友」為題,邀請 6 組產業先行者——工合執行長高嘉良 / 客戶成功工程師劉育維、杰倫智能科技全球業務總經理余常任Jonathan、數位身分行銷部主管林郁庭、迪威智能董事長葉子雋、動見科技創辦人周俊廷、犀動智能科技產品經理楊喬安,從自身角度切入分享,找出與 AI 相輔相成的方法。

AI 工具落地困難,不偏離正軌很重要

FC Talks #40_工合客戶成功工程師劉育維 圖/未來商務
FC Talks #40_工合客戶成功工程師劉育維 圖/未來商務

 

降低企業 AI 導入門檻,對開發者和企業都可以少走冤望路。劉育維分享:「我們在與企業接洽的過程最常遇到 3 個面向的問題,包含導入 AI 在企業會經過太多部門整合,如何相互合作非常重要;其次是 AI 的專案愈來愈多,如何規模化落地實踐非常困難;最後,當企業訓練模型後,該如何轉變成可落地的解決方案。」

為解決上述困難,劉育維建議企業要先達成標準化,再做出流程化串接,最後能自動化讓整個模型順利的上線,後續整體過程就不用人一步一步介入處理。InfuseAI 工合所做的,就是協助企業在開發 AI 的過程中不會偏離正軌,目前工合服務過的企業客戶橫跨金融、醫療、甚至半導體領域皆有,協助超過 100 個以上的專案,希望讓企業無痛導入 AI。

AI 對製造業幫助多,關鍵是如何跨出第一步

FC Talks #40_杰倫智能科技全球業務總經理 Jonathan 圖/未來商務
FC Talks #40_杰倫智能科技全球業務總經理 Jonathan 圖/未來商務

 

對部分企業來說,要跨出導入 AI 的第一步最為困難。杰倫智能科技全球業務總經理Jonathan分享:「我們希望打造一個非常方便的平台,讓大家都能使用,而我們目標就是將傳統中小型製造業中,所謂的『專家經驗』能被保存。」他點出製造業最大的問題,往往在於使用了 AI 將過往製程梳理了,卻不知道怎麼好好運用,經驗和知識隨著老一輩員工退休就石沉大海。

「其實製造業願意投入 AI 的比例並不低!」Jonathan說。細看 AI 在製造業的應用,除了在工廠內能幫忙改善製程、品質預測、設備診斷和配方的最佳化,使工廠控管成本且在生產上更有效率外,常被忽略的是在後勤管理上,AI 也能在行銷、人資、採購和供應鏈管理發揮效益。杰倫智能所做的,就是幫助企業解決人才不足的問題,和應用場景、策略導入不清晰的挑戰,幫企業更上一層樓。

面對龐大數據庫,把關資料需更有效率

FC Talks #40_數位身分行銷部主管林郁庭 圖/未來商務
FC Talks #40_數位身分行銷部主管林郁庭 圖/未來商務

 

在 AI 應用範圍逐漸擴大的同時,也加深的企業及使用者對資安的疑慮,同時,數位身分的概念運用已相當廣泛,數位身分行銷部主管林郁庭說:「包含數位金融服務、共享汽機車租賃、網購其實都是,每個人平均有 9.2 個數位帳賀。」對企業來說,如何確認身分驗證的安全性及信賴程度非常重要,然而面對龐大的會員數據庫以及仿冒技術的精進,若不靠 AI 輔助去做人力審核,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數位身分提供的,就是靠著證件查驗、手機 NFC 晶片讀取和人臉辨識,去做身分的核實,並且有後台管理系統,幫助大家標準化。 林郁庭舉例:「以人臉辨識來說,可以透過 AI 去提供一個信賴分數,分數愈高表示證件有高機率是持有者本人,或是真人的可信度愈高。」當分數過低,再用人力複查,效率提升同時也增加消費者的體驗分數。

AI 結合聲音,也能帶給企業意想不到的效益

FC Talks #40_迪威智能董事長葉子雋 圖/未來商務
FC Talks #40_迪威智能董事長葉子雋 圖/未來商務

 

聲音也是能與 AI 結合的元素之一。除了透過電腦去辨別各種人聲、樂器聲,迪威智能董事長葉子雋分享了聲音在不同方面的解方,如幫助企業做會議紀錄等,葉子雋說:「我們不只是能把東西逐字記錄下來,不同語言也能有即時翻譯, 文字記錄也有分段的功能,誰在什麼時間點說了什麼話,全部一目了然。」

即使是製造業,聲音 AI 也能幫助企業工作更有效率,「我們能針對機器健康度去做檢測。」葉子雋指出,靠 AI 去辨識機器的聲音是否出現差異,讓工廠更早發現機器出現異常,有更多檢修時間面對可能的危機。

靠 AI 示警駕駛,大大提升安全性

FC Talks #40_動見科技創辦人周俊廷 圖/未來商務
FC Talks #40_動見科技創辦人周俊廷 圖/未來商務

 

企業在送貨的「最後一哩路」,也有機會靠著 AI 更優化?動見科技創辦人周俊廷點出了很多企業的盲點,只計算如何將配送效益最大化,忽略了其他安全問題,畢竟對公司來說,若出現意外可能要付出更大的成本。周俊廷補充:「以自駕車為例,目前技術雖不比人開車有效率,但將事故數、罰單數等成本考量進去後,給企業的是滿滿的穩定感。」

動見科技為商業運輸公司提供一站式的完整車隊管理解決方案,除了基本的 GPS 定位追蹤車隊管理功能外,更有 AI 影像識別技術,可即時且有效地判斷危險的駕駛行為(如闖紅燈、路口未停車再開、違規停車等),給企業車隊提供更全方位的保護。

真正解決企業問題,AI 使用率就高

FC Talks #40_犀動智能科技產品經理楊喬安 圖/未來商務
FC Talks #40_犀動智能科技產品經理楊喬安 圖/未來商務

 

在所有的 AI 工具中,最重要的還是必須解決企業的痛點。AI 智能語音助理「小美犀」,是犀動智能科技的主力產品,產品經理楊喬安分享:「我們在分析飯店的營運狀況,發現其實有非常多的問題是被重複性提問的,例如『游泳池在哪裡?』可能要被問個 20 次、30 次。」雖然每個問題處理只要短短幾分鐘,但累計起來亦相當可觀。

不過許多企業也會擔心 AI 的回答讓人覺得冷冰冰沒有溫度,楊喬安說:「運用 Tracking AI 的能力,已經可以讓回答很人性化。」小美犀可以根據旅客的語意更人性地回答問題,例如問飯店游泳池位置時,直接提醒要帶什麼和清潔的時間。其他像飯店的餐飲、按摩等服務,也都能靠著小美犀再行銷,當 AI 工具能真正解決問題時,落實運用的機會就大幅增加,以小美犀為例,服務過的旅客人次已突破 200 萬。

更多報導
ESG 議題正夯!碳盤查、購綠電、循環經濟,企業如何達成減碳目標?
資訊碎片化,影音成新行銷戰場!2 千粉絲創造逾 20 萬瀏覽的秘訣是什麼?
下半年消費趨勢一次看!消費者貨比三家的情況下,品牌如何抓住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