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屍臭翻天 雲縣府盼補助全程冷鏈運送

雲林縣養豬頭數156萬頭全台最多,飼養過程需要處理死豬,惡臭問題存在多年,令居民忍無可忍。(周麗蘭攝)
雲林縣養豬頭數156萬頭全台最多,飼養過程需要處理死豬,惡臭問題存在多年,令居民忍無可忍。(周麗蘭攝)

雲林縣養豬頭數156萬頭全台最多,縣內3家處理死豬的化製場終年飄出惡臭令周遭居民忍無可忍。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死豬惡臭主因是第一時間無法冷藏,盼農委會運用百億基金補助畜牧業者設置冷藏庫,從源頭解決斃死豬問題。

雲林縣3家化製場分別是褒忠鄉金海龍生物科技公司、水林鄉大勝飼料公司、元長鄉暢展公司,每年都被民眾投訴惡臭汙染,以致身心受創,影響生活甚鉅。

2021年至2022年金海龍共被陳情158件、遭罰98萬元;大勝被投訴38件、遭罰75萬元;暢展被投訴62件、遭罰234萬元,其中暢展去年6月大火,目前停工重建中。

雲林縣議會25日進行化製場專案報告,多名議員炮聲隆隆。環保局報告指出,化製場異味來源主要是原料堆置區的下腳料、斃死畜禽,運送過程無冷凍系統易產生腐臭味,建議全程冷鏈運送,化製廠應設負壓密閉式新廠房,解決異味逸散。

張麗善指出,雲林縣養豬頭數全台最多,不能沒有化製廠,暢展去年大火停工迄今,以致金海龍的處理量暴增1倍,惡臭問題加劇,但縣府也不能讓化製場都停工,這是兩難問題。

張麗善說,斃死豬化製的惡臭主要來自於等待化製車運走時是露天堆置,豬體膨脹、內臟腐敗,雲縣府曾向農委會申請養豬百億基金補助養豬戶設置冷藏設施,但農委會擔心死豬肉流入市面並不支持。

張麗善表示,目前豬隻屠宰都是進入肉品市場或公共屠宰場,私宰幾乎絕跡,斃死豬不太可能流入市面,希望農委會能體恤養豬大縣的困境。

縣府農業處長魏勝德表示,養豬場的損耗1年約1%至2%,雲林縣156萬頭計算,每年約損耗1萬5000頭豬;若農委會不補助冷藏設施,至少要補助化製車一天多跑2趟,畜牧場錯過車班就要等隔天,導致豬屍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