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奴別擔心!中研院發現冠狀病毒結構 有助開發疫苗 (影音)

中研院跨領域研究團隊發現引起FIP的冠狀病毒更細微的分子結構,宛如迷彩糖衣。(中研院提供)
中研院跨領域研究團隊發現引起FIP的冠狀病毒更細微的分子結構,宛如迷彩糖衣。(中研院提供)


家裡養的貓咪如果發燒、食慾不振、腹部膨脹,就可能感染無藥可醫、高致死率的貓傳染性腹膜炎(FIP),但此病難以診斷也缺乏有效治療方法,中研院今天(16日)指出,中研院跨領域研究團隊發現引起FIP的冠狀病毒更細微的分子結構,有助開發相關醫療方法,解決愛貓族長久以來的棘手問題。#請聽記者鄭翔云、楊文君的採訪報導#

貓傳染性腹膜炎(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FIP)是貓咪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但目前FIP診斷困難且缺乏有效的治療及預防方法。

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徐尚德與台灣大學分子暨比較病理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張惠雯,跨領域合作把引起FIP的冠狀病毒看得更仔細。

徐尚德指出,冠狀病毒在顯微鏡下看起來就像一個皇冠,他們將其放大到100、甚至1000倍,成功建立高解析度的第一型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表面的「棘狀蛋白分子模型」,並進一步將表面所覆蓋的醣衣原子分子構型一一重現,看起來就像迷彩糖衣,未來將有助開發疫苗及治療藥物。徐尚德說:『(原音)我們想要強調的是說,這次我們建立的技術平台,是可以套用到各式各樣的冠狀病毒,甚至流感病毒、愛滋病毒等,重點是如果我們有這問題、有這材料,現在就可以幫助研究團隊知道這分子結構長什麼樣子。』

不過,張惠雯強調,此研究只是一小步,後續還要持續努力。她說:『(原音)我必須說,對於獸醫來講,這真的是很小的一步,因為離疫苗開發、新藥研發都還非常久,對疾病有沒有直接幫助我不敢講,可是至少是開了一條我們完全沒有想像過的路,可以讓未來的一些研發或是治療策略都會有一個新的方向。』

中研院也提到,FIP的模型結構與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或中東呼吸道症候群(MERS)的棘狀蛋白分子構型截然不同,這或許也解釋了為什麼人類不會感染FIP病毒,不過仍不能排除病毒突變的可能。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