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劃法地方沒共識?雲林、新北嗆:把消失的15%拿回來

照片來源:Microsoft Bing AI
照片來源:Microsoft Bing AI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5)日召開「財劃法」修正草案審查會及公聽會,與會縣市代表上台表達地方政府立場。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及新北市政府財政局長陳榮貴,皆談到台灣「精省」前,中央跟地方財政的比例是60%、40%,但之後卻有15%消失不見,現在地方只有25%,現在基本主張就是把消失的15%拿回來就好。

謝淑亞說明,雲林縣在今天審查會的主張非常簡單,第一個基於公平正義原則,以前在精省之前,中央跟地方財政的比例的是60%、40%,消失的15%已經不見了,雲林主張就是把消失的拿回來就好。

另外,謝淑亞提到,縣議員最關心的是國土劃分,國土計劃法實施後,雲林縣將近2/3變成農地,雲林要擔負全國糧倉的重責大任,農林漁牧貢獻值應納入雲林指標。

照片來源:立法院直播截圖
照片來源:立法院直播截圖

謝淑亞也表示,基於平衡區域發展,一定要把平均家戶可支配所得納入指標。對雲林縣來講,配合國家重大經濟政策,承擔所有石化業的特別犧牲,依照財政收支劃分法35條要獲得合理的專款補助,「特別的犧牲,特別的補償」。

陳榮貴則表示,財劃法是規範中央跟地方財政的垂直分配法規,還有各地方政府間水平分配的基本法規,對地方財源自主至關重要。他也提到,從88年修正後經過這麼多年,目前已經有6都,但財政配套卻沒跟進到位,新北市才會一直呼籲要修改財劃法。

陳榮貴也指出,在修法前,中央跟地方總收入比重為60%、40%,修法後變成75%、25%,可以看到精省後,中央從地方多拿走了全國總收入的15%,造成中央與地方收入垂直失衡,比精省之前更嚴重。

照片來源:立法院直播截圖
照片來源:立法院直播截圖

「希望22縣市都有共識,大家先求有、再求好,把精省中央多拿走的15%還給地方,讓地方有足夠財源做建設,真正解決地方的財政問題。」陳榮貴說,中央跟地方共同努力建設帶來的稅收增長,依法應分配給地方的錢,並不是額外多給,如果中央以此作為推遲修法的理由,並不合理。

「我們認為把多拿的收入還給地方政府,就是最大的共識。」陳榮貴表示,而考量各縣市因為區域條件不同造成財政差距,新北市政府支持中央多拿的15%還給地方後的統籌分配稅款,一定比例按所得能力優先分配給非6都的16縣市,新北願意讓利給非6都縣市。此外,新北市也考量3個離島,因為各縣市人口落差大,新北市人口最多,願意撥補部分分配數給3個離島縣市,彌補其先天財政的不足。

陳榮貴強調,中央所說凝聚共識,當然很必要,而多拿的收入還給地方政府,就是地方最大的共識;中央應秉持人民至上,優先解決對社會有益、朝野共識議題。他認為,同時落實憲法人人平等,及地方自治精神前提下,提出修正案,讓地方政府有足夠的財政資源推動公共服務,讓居住不同縣市人民都享有公平資源,獲得政府提供服務及照顧,而不是稱「地方分配還沒有共識」,而將責任推給地方。

照片來源:Microsoft Bing AI、立法院直播截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失智症難題2-1】婦女患躁鬱症恐是病徵  家屬建議:及早治療減緩惡化

台駐菲代表徐佩勇性騷噁稱「胸部漂亮」遭彈劾 監院糾正外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