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必修課》投資人應先知道自己有多不確定 靠貝氏推論+高勝算決策可幫助投資

時間投顧認為,面對股票市場充滿不確定性,透過將貝氏推論與高勝算決策相結合,並適當地分配資金、控制風險等,可幫助投資取得長期成功。(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賴清德、蕭美琴20日正式就職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與副總統,當日台股早盤雖開高,最高一度來到21338.35點,但隨後賣壓出籠,且在就職演說一結束,台股便出現跳水急殺,一度跌至21102.18點,高低震盪逾200點,但隨後跌幅收斂,終場小漲13.16點或0.06%,以21271.63點作收,力守紅盤,成交量4440.27億元。

觀察三大法人20日籌碼動向,外資反手賣超65億元、自營商買超17.14億元、投信買超56.98億元;三大法人合計共買超9.12億元。

面對股市高檔震盪,作為價值投資的信徒,如何看待市場,以下是時間投顧臉書文授權轉載:

《高勝算決策》讀後心得:「機率」是先知道自己有多不確定

在過去文章中我們一直強調我們的核心就是貝氏推論與凱利公式,這兩者與機率息息相關。貝氏推論幫助投資者在不斷獲得新信息的情況下,根據已有的信息來更新對未來事件的概率估計。而凱利公式則是基於機率計算最適投注比例的數學公式。

當我們在闡述這概念時,常常會有人問我這機率怎麼算出來的,機率算出來後怎麼知道正不正確?其實機率並沒有正確答案,也很難驗證當初機率的評估是否正確,是否做又了正確決策。《高勝算決策》一書提供了一些解答。

貝氏推論意味著投資者可以根據市場上的新信息來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以適應變化的市場條件,提高成功的概率。然而在投資的世界中,我們不知道一個新訊息出現時,應不應該調整自己原本的投資策略。一般人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結果論」,賺錢就不調整,賠錢就調整。

投資者常常以股票獲利與否當成決策好壞,然而投資牽扯到不確定性、風險與欺騙行為。這代表著投資總是處在資訊不完整,即使做了最好的決策,仍可能遇到賠錢的情況(因為牽扯了運氣,未來無法確定),這表示投資結果是決策品質與運氣的總和。

股票市場充滿不確定性,靠貝氏推論+高勝算決策可幫助投資

《高勝算決策》舉的簡單的例子闖紅燈依然可能安全通過路口,遵守號誌通行卻被撞。但這不能當成闖紅燈是一個好的決策,這種運氣的事情就該被屏除。

如同2023年五月的月報「後見之明的謬誤」一文,多數人「後見之明」地認為持有微軟股票是唯一正確選擇。然而高勝算決策強調了避免結果論和後見之明偏誤的重要性。避免結果論是指不應該根據後來的結果來判斷一個決策的好壞,而後見之明偏誤是指在事後對已知結果的過度自信。這些偏誤都可能導致投資者做出不理性的決策,因此投資者應該謹慎對待並避免這些偏誤的影響。

由於好的決策,並不代表有很好的結果。真正偉大的決策是一項良好過程的產物,那個過程必須包括我們曾努力地準確表達自己的知識狀態。投資人應該認知到股票市場充滿不確定性、無法預測。所以投資人不是追求確定,而是知道自己有多不確定。當自己弄清楚有多不確定,進而推估出不同結果的可能性,這些推估的機率能有多準確,取決於投資人掌握多少訊息以及有多老練。

回到開頭機率如何計算出來,事實上無法真的計算出來(因為太多不確定),專業投資人只是比一般人較能準確預估機率(較多訊息與老練),而非完全正確。但僅僅將貝氏推論與高勝算決策相結合,不需要完全正確的機率,通過適當地分配資金、控制風險、避免結果論和後見之明偏誤,就能幫助我們在投資中取得長期成功。

本文授權轉載自TIME時間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賴清德上任8小時 警調人事大地震 警政署長張榮興 調查局長陳白立 接下來還有大異動
上午出席總統就職、下午回市議會備詢!議員問心得盧秀燕「這樣」笑回
中國宣布對台聚甲醛反傾銷調查 台塑等業者中槍 經濟部將協助業者貿易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