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引發爭議,政黨間意見分歧大

《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提案近來成為焦點,國民黨與民眾黨提出多達10個不同版本的提案,凸顯雙方對加強地方政府財政自主的迫切性。吳思瑤代表執政黨指出,這些提案中的金額差異可達10%,從300億至500億元不等,說明立法委員間的看法依舊存在較大分歧。

對地方財政支持份額的增加,蔡英文政府亦有所作為,近年中央對地方的財政撥款已增長56.6%,預計2024年將達到6350億元。但吳思瑤強調,修法不應只為速度或政治目的而做,需要更周全和合理的討論。

面對這場修法爭論,學者專家持分歧意見。經濟學者陳進光認為,「財劃法的修正是必要的,但應該基於全面且深入的分析,而不是政治利益。」其他學者也指出,需要考量的不僅是金額分配,還應關注長遠的經濟影響及法案的可持續性。

網友的反應則更加直接,多數表達對快速通過法案的擔憂。一位名為「正義網友」的留言指出,「法案不應該被當作政治工具,快速通過只會讓問題更複雜。」

執政黨以及提案黨派之間的角力,也反映在公眾的民意調查中。近期的民調顯示,有超過60%的受訪者希望政府能廣泛聽取各地方政府及專家的意見,以達成一致的共識。

政治學者蘇永欽則提出,雖然《財劃法》修法的目的在於增進地方自主,但政治意圖不應該影響法案質量。「立法應該是透明且負責的過程,不應被短期政治目的所左右。」

修法過程中的政治策略和公眾的反應揭示了台灣當前的政治狀況與社會需要,這場關於《財政收支劃分法》的改革之爭無疑將影響未來台灣的財政分配和政治走向。

更多品觀點報導
綠委PO朝野破冰共識照 秒遭黃珊珊打臉「沒有什麼共識不共識」
《財政收支劃分法》25年未修!藍白提案修法 綠轟圖利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