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管教授投資術2】股市高檔先賣一趟 教授夫妻檔1600萬錢進債市

財管教授王昭文和太太吳錦文緊盯總經趨勢,近2年開始進場布局美國20年公債ETF,就等聯準會啟動降息循環賺價差。
財管教授王昭文和太太吳錦文緊盯總經趨勢,近2年開始進場布局美國20年公債ETF,就等聯準會啟動降息循環賺價差。

長抱金融股的財管教授王昭文,近2年分批加碼買進美國20年公債ETF和主題型債券ETF,總計投入約1,600萬,如今年領超過百萬債息;他對美國降息有把握,斷言時間點不是今年就是明年,在這之前就先享受領息。

「我大概在一年多前開始積極買債,尤其在2023年10月底00679B(元大美債20年)價格到波段低點,就50張、100張的買。」財管教授王昭文提到,只要殖利率超過4.5%就加碼,「如果你是聯準會主席會怎麼做?偏鷹或偏鴿的談話都是在打擊預期心理,基準利率不可能一直在高檔,不是今年就是明年,一定會降息。」

王昭文分批加碼00679B超過360張、累積千萬部位,以近4季配發現金股利1.125元、平均成本29元計算,殖利率有4.2%,加上金融債和ESG投等債,年領超過百萬的債息,「債券投資我就是選擇評級高的產品,降息前就開心領息,降息循環來了,再賺價差。」他補充,今年美元走勢強勁,一來一往,還能賺匯差。

債券至少放2年,是王昭文進場時就已經設定好的目標,所以根本不去猜測聯準會何時降息,「等聯準會開第一槍開啟降息循環,要是感覺碰到地板利率,我們會考慮出脫部分的00679B。」王昭文的太太、也教授財金的吳錦文補充。問她有賣出的標準嗎?「降息幅度誰也無法預測,我們不會全部賣掉,分批出脫才有彈性。」她常和學生說,離開市場就沒戲了。

「確定債券要放至少2年後,我就把手中一半的部位以2%利率出借,去年因此多領5萬元的借券利息,不無小補!」吳錦文擅長靈活轉換標的,在適當時機用合理價格進場,「今年3月賣掉部分主力持股富邦金,獲利就用來加碼債券部位。」她說,股市續創新高,這時把股票賺得的報酬轉買債券最剛好,能把資金效益放大。

事實上,吳錦文個性果斷,「我就是看數字,該停利、該停損都不囉唆!」她笑稱,一直都是她負責按下停損鍵,「我老公只會在旁邊遮臉說不要看。」投資近20年,夫妻倆已經摸出熟悉的操作模式,「我們喜歡緊貼市場操作,前提是資產配置要做好,債券和金融股是資產的護衛隊,防禦性高,占資產組合8成。」另外,她會用定期定額方式買進股價具爆發力的電子股,「不要小看零股的力量,每個月無痛扣款,現在也湊足1張大立光和5張鴻海。」

更多鏡週刊報導
【財管教授投資術3】適時停利不做白工 他靠1招精準抓進場年賺20%
【財管教授投資術1】700張金融股領股息又賺價差 財管教授曝最愛的是這檔
【達人理財】適時停利不做白工 教授滾動投資年領170萬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