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週報》記憶體市場回溫?台廠Micro LED衝次世代面板

力成(6239)法說春江水暖鴨先知,記憶體去化庫存、急單湧現,市場回溫在即?
迎接次世代面板商機,今年是台廠Micro LED量產元年
「碳權交易所」年中上路,碳費明年下半起徵

記憶體去化庫存傳佳音、力成急單湧現,記憶體Q2回溫在即?

「第一季是今年最艱困的一季,第二季起營運可望緩步回升,」力成科技董事長蔡篤恭在今年1月法說會時,面對2022年記憶體產業價崩量跌時,對營運提出的判斷。不過,隨著韓國三星電子宣布減產的轉單效應,似乎吹來了一股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味道,力成營運是否轉強,將是4月25日法說會的重頭戲。

從財報來看,力成第一季營收157.4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24.44%,年減50.9億元。以3月營收55.24億元來比較,雖同減幅度達22.26%,但比較月增已有5.9%成長,回到成長的軌道。

事實上,這波市場回溫的力道從3月下旬,力成開始接到不少急單就可以看到端倪。力成執行長謝永達就直言,「隨著庫存逐步見底,客戶急單也開始湧入,且需求相當急切,今年的展望將比先前看的還要更好。」一掃先前評估產業復甦緩慢與延長庫存調整的時程陰霾。

另一個激勵記憶體產業的因素與ChatGPT所帶動的AI應用潛力需求有關。專家指出,ChatGPT的學習需要龐大的資訊運算支援,除了負責運算的處理器外,記憶體的容量也相對提升,包括高頻記憶體與負責多工運作的快閃記憶體。研究指出,AI伺服器需要三至八倍的記憶體容量、1.5倍的固態硬碟(SSD,採用NAND flash非揮發性記憶體)用量。

包括麥格理、里昂、花旗等外資的分析報告,給了力成「中立」或升評至「優於大盤」的評等,認為受惠汽車、工業、人工智慧等利基型應用,業績有機會第二季開始復甦。25日的法說會上,蔡篤恭對第二季展望會帶來什麼好消息,讓人拭目以待。

迎接次世代面板商機,今年是台廠Micro LED量產元年

堪稱是下個世代顯示技術霸主的「微發光二極體」(Micro LED),隨著全球汽車面板應用、VR、AR、MR等沉浸式體驗崛起與穿戴式裝置應用,成為下一波科技發展的明星產業產品。甫於日前結束的智慧顯示展Touch Taiwan,台廠有志一同。友達總經理柯富仁直言2023年是友達Micro LED量產元年。

友達總經理柯富仁。取自台大醫院臉書
友達總經理柯富仁。取自台大醫院臉書

究竟Micro LED有什麼過人之處?從趨勢上看,LED微型化是近年來顯示器產業最重要的關鍵技術,由於Micro LED晶粒比一根頭髮還要細(50微米以下),要將肉眼看不見的千百萬顆Micro LED依序排列在同一片面板本來就有難度、還要能快速生產,是過去一直是有待突破的難題,如今業者已克服瓶頸達到可量產階段。

過去幾年,台灣在顯示器產業中,受到中國及韓國的夾擊,有機會靠Micro LED開出一條康莊大道。友達董事長彭双浪進一步說明,「在太陽底下看得很清楚,顏色也相當漂亮,」是最大的突破,傳統面板做不到的。4月中旬,友達推出全球第一款Micro LED智慧手錶,成功跨出Micro LED商用第一步。

友達董事長彭双浪。蘇義傑攝
友達董事長彭双浪。蘇義傑攝

相較於當前主流OLED,TrendFore的研究指出,Micro LED尺寸小,但亮度卻是OLED的30倍,加上Micro LED顯示器不需要額外添加背光模組,相比LCD和OLED,穿透率可達90%以上,進而達到省電效果。此外,晶粒小的特點在彎曲、延展等性能上,相較於大尺寸也有更好表現。

至於影響普及化的成本價格,彭双浪預測,成本將每兩年下降一半,跟摩爾定律差不多,五年內成本就會快速降低。以此推算,也不難看出Micro LED何時將進入輝煌的世代。

「碳權交易所」年中上路,企業碳費明年下半起徵

4月19日蔡英文總統宣布成立「碳交易平台」,未來,我國多了一個碳權交易所接軌國際。在全球淨零碳排的趨勢下,「碳排」成為有價的商品,因為有價,「碳交易」的需求也孕育而生。放眼世界各國,包括倫敦、東京、新加坡等國均成立碳權交易所,全球碳權交易所目前超過30個。

台灣碳權交易所將由證交所與國發基金共同出資,經營權由證交所主導,預計最快在今年中就會正式登記設立,慢則在8、9月。台灣碳權交易所新公司,主要業務有三大項:

1. 國內碳權交易。
2. 國際碳權買賣。
3. 碳諮詢宣導服務。

初期將由國際碳權買賣先開始,國內碳權交易則配合法規再上路。根據規畫,國內碳權交易將以「減量額度交易」為原則,也就是說,環保署會對每家企業設定一個減量額度,企業排碳量低於該額度時,可將多出的排碳量拿出來賣,反之則去購買碳權。此外,為避免企業自己不減碳,只買碳權來迴避,環保署將對各企業買國內外碳權做限額與認證。

有了碳交易平台後,碳權價格與碳費怎麼定?環保署指出,將成立碳費審議委員會決定費率,預計在明年初審議會討論後有答案,最快會在明年下半年開始起徵,第一波將針對國內約500家直接加間接年排放量2.5萬噸以上與總排放量約1.5億噸者開始起徵。

至於碳權方面,企業自主減量有碳權,加上大型企業有購買碳權、進行碳中和的需求,每家企業需求額度不同,這將透過市場機制進行碳權交易,碳權交易所的價格是浮動的,與碳費審議會的碳費為固定費率不同。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美光裁員10%又停發獎金,2023年Q1財報究竟有多慘?
ChatGPT帶動AI伺服器需求!鴻海擴新品、台廠就定位
面板業慘兮兮,友達卻逆勢徵才,彭双浪看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