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部:不會鉅額超徵 惟證交稅沒把握

財政部次長李慶華回應,除證交稅沒把握外,今年實徵稅收應不會與預算數相差太大。(鄧博仁攝)
財政部次長李慶華回應,除證交稅沒把握外,今年實徵稅收應不會與預算數相差太大。(鄧博仁攝)

2023年受控外國企業(CFC)制度上路,今年正式申報,營所稅前2年已破兆元,今年經濟成長率估逾3%,卻只編列9000多億元的預算,恐再上演稅收鉅額超徵情形。財政部次長李慶華回應,除證交稅沒把握外,今年實徵稅收應不會與預算數相差太大。

李慶華6日赴立法院財委會備詢,立委吳秉叡、賴士葆都關心今年稅收的情形,認為財政部編列預算仍偏保守。吳秉叡問及,2023年CFC正式上路,今年申報,影響稅收大約多少?

李慶華表示,上市櫃公司大約有7成,約1245家有海外投資行為,受到CFC影響,根據委外研究顯示,估計每年平均國外盈餘1295億元,影響的稅收大約55億元,主要不是CFC都收稅,有豁免條款,如公司雖設於低稅負地區,但有實質營運、或有免稅額、一些海外繳的稅可以回來扣抵等。

惟立委們批評,台灣經濟持續成長,今年成長率估還有3%多,但營所稅實質稅收前2年已破兆元,還有CFC正式申報,財政部編列營所稅預算卻只有9000多億元,足以顯示編列預算時的保守心態。

李慶華表示,今年稅收預算數包含營所稅、綜所稅及其他稅目有新的預估方式,上市櫃公司去年獲利年減25%多,今年營所稅預算編列9000多億元,會比較貼近於現實。

李慶華也承認,證交稅是唯一沒有把握的稅目,去年編列預算時,是以每日成交值3500多億元估算,惟上市櫃公司今年1到4月的每日成交值都超過5000多億元,這是預估比較失準的部分。這2年鉅額超徵,李慶華解釋,因疫情爆發、經濟環境變化過快,導致失準,從2023年起財政部已成立稅收估測小組,聽取專家、學者的意見,今年估測小組持續運作,力求編列2025年預算時可更為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