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獻鄉梓25載 蘇支部官兵助補路

記者李德威/專題報導

當宜蘭蘇澳地區民眾優閒享受美好假日時光,鴻毅志工協會成員則埋首工作,或鏟瀝青、或操作著壓平機,執行道路坑洞修補作業;這群志工,多數為海軍蘇澳後勤支援指揮部官兵或退除役官兵,他們代代傳承,利用休假期間,自願投入道路修補行列逾25載,只要有坑洞的道路,就有他們補路的身影,是當地最熟悉、最安心的存在。

公餘閒暇做愛心 傳承優良傳統

宜蘭氣候多雨,街道常因雨水沖刷而出現大小不一坑洞,常造成機車騎士摔車「犁田」,嚴重影響用路人安全。民國84年,駐紮蘇澳的海軍第5造船廠(海軍蘇支部前身)官兵,相互熱情邀約,利用放假及閒暇之餘,購買散裝瀝青和各式工具,針對較危險之路面坑洞,進行道路填補作業,維護用路安全。優良傳統一代傳一代,戰訓衛國之餘,貢獻鄉梓邁入第26個年頭。

熱心公益獲讚揚 拓展多元服務

這群熱心官兵投入公益服務的事蹟,普獲地方民眾讚揚與鼓勵,紛紛響應加入,官兵遂向縣政府申請立案,並在民國86年正式成立「宜蘭縣鴻毅志願服務協會」,且拓展出多項志工業務,包括響應環保政策的資源回收、蘇澳白米溪巡守、海洋環境教育課程、辦理小志工研習營、園遊會環教攤位、無尾港水鳥保護區淨溪等活動;發展至今,協會已吸引近100名志工及300多名會員,其中來自蘇支部官兵約占4分之1,若加上退役官兵,則占總數逾半。

「只要有心,垃圾都能變黃金。」協會創辦人兼現任理事長、曾在海軍蘇支部服務的嚴靖淼表示,目前協會志工以資源回收籌措補路經費,每年挹注近50萬元收入,是主要資金來源。

嚴靖淼指出,除資源回收,協會對海上環保工作亦付出不少心力。既往,多數漁民在海上作業時,習慣將廢電池等各式垃圾直接丟進海裡,不僅造成海洋污染,更是不少深海魚類驗出含重金屬原因之一。在協會印製標語、宣傳海報,以及環保局奧援下,打動漁民的心,相繼配合將海上作業產生的資源垃圾帶回漁港,一同加入海上環保志工行列。

寒冬送暖弱勢 以行動實踐軍愛民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因受疫情影響,蘇澳當地弱勢及邊緣家庭生活愈形困頓,協會與南聖湖加油站、指南宮、蘇澳肉羹民等鎮內團體及熱心企業,集資席開28桌,邀弱勢家戶共享聚餐,歲末寒冬,送上社會溫暖與愛心。

「軍愛民,民敬軍」不只是口號,更應以行動實踐。國軍官兵平時戮力戰備演訓,假日默默加入服務社會行列,共同守護宜蘭這塊美麗家園。

由官兵和民眾組成的志工,為道路破損整容補平。(記者李德威攝)

由官兵和民眾組成的志工,為道路破損整容補平。(記者李德威攝)

由官兵和民眾組成的志工,為道路破損整容補平。(記者李德威攝)

鴻毅志工協會用心投入修補道路坑洞,造福鄉梓。(記者李德威攝)

由官兵和民眾組成的志工,為道路破損整容補平。(記者李德威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