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差距擴大 租稅大砲曾巨威:所得稅、證所稅都難救,要靠名牌包

貧富差距擴大 租稅大砲曾巨威:所得稅、證所稅都難救,要靠名牌包
貧富差距擴大 租稅大砲曾巨威:所得稅、證所稅都難救,要靠名牌包

採訪整理:盧沛樺 圖片來源:黃明堂攝

台灣貧富差距真相是,有錢人靠錢滾錢,只繳少少的稅,讓全國財富不均更甚所得不均。「我們的稅改有問題,一直以來便宜了有錢人,」前立委、財稅大老曾巨威一針見血指出。

租稅制度作為改善貧富不均的工具之一,特別是按所得採累進級距課稅的所得稅,更是如此。隨著最新家庭財富調查出爐,稅改再成為焦點。參與多次國家賦改會會議,並曾在立法院親自推動證所稅的曾巨威,提出的建言卻認為,所得稅沒有改革空間,未來要靠消費稅稅改。為什麼?以下是曾巨威專訪摘錄:

貧富差距已經好久沒人談,我這輩子一直都在想辦法改,但幾十年下來以後,問題卻一直惡化,從最低稅負制、證所稅到股利課稅,都是財富稅,都是希望能夠調整所得分配不公的惡化,但稅改搞了半天,綜合所得的意義都沒有了,貧富差距的問題愈來愈嚴重。

過去2、30年來,台灣稅後所得重分配的成果,90%來自社會福利制度,僅10%來自課稅。所得重分配講白了就是劫富濟貧,課稅是劫富,社會福利是濟貧,但我們太依賴給錢,卻沒懲罰到富人,這是不對的。因為這會變成,我們拿中產階級的錢去救窮,便宜有錢人。在股市裡翻雲覆雨的人,一毛錢也沒繳稅,房地合一稅實施前,從房地產賺錢的人也跑了。

但說實話,現在劫富的工作,如果要靠所得稅,空間已經被壓縮得很小很小。因為房地合一實價課稅後,不動產交易稅已經改善,剩下證券。我們沒有證所稅,股利又變分離課稅,這一塊才是挑戰。但我個人判斷是,以台灣特殊的環境,證所稅要恢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若不靠所得稅,就要靠消費稅,把營業稅從單一稅率變累進稅率,國外也這麼做。譬如,民生必需品和非民生必需品的稅率有所區隔,彌補台灣現實狀況課不到資本利得的情形。

當年我們開徵奢侈稅(原名特種貨物與勞務稅),其實是要對房地交易課稅,後來被房地合一稅取代,現在剩下對進口名車、遊艇、飛機等課稅,稅收變得很少了。概念就是在消費稅的系統,提高劫富效果。

營業稅稅率偏低,是老問題,我們嘗試要改變,幾十年都動不了,但不管怎樣,台灣都必須要面對。把營業稅改成差別稅率後,再找出特別的產品課稅。譬如名牌包,很確定是貴婦才會買,大家也都認同,就可以課較重的稅率。

但麻煩是,有錢人就不在台灣買,改去香港買,結果台灣稅局還是課不到。

劫富之餘,也要同步改善低薪。低薪對年輕人來講,真的太不公平,而且太沒希望了。財政部可能覺得低薪跟它沒關係,但其實可透過租稅誘因,鼓勵企業加薪。

立法院正在審查「中小企業發展條例」修法,現在對增加就業和加薪,都刪除景氣啟動門檻,並把扣除額從原本加成130%提高至150%,這種做法是不對的。鼓勵就業,當然是景氣不好才要鼓勵,景氣好鼓勵什麼就業,所以不該刪除景氣啟動門檻。

另外,還可以修「產業創新條例」。現在企業把錢拿去投資,保留盈餘就不課5%,我建議加入幫員工加薪,比照辦理。若企業沒實現,財政部能要求企業補繳5%稅款。

看更多天下雜誌文章
魚塭裡的隱形冠軍!他根留台南、不去中國設廠,把五毛錢零件賣到120國
辜仲諒為何回鍋中信金?「大股東不能關心,外資卻可指手畫腳?」
煙波大飯店房務員月賺六萬五的祕訣 首創Uber接單法、掃碼領雙倍小費
520總統就職後,中國怎麼軟硬操作?張五岳:兩岸風險還可控
穿免費T恤運動、買邊角料 39歲千萬富翁的7個省錢習慣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