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人的台北 正視解決

副總統陳建仁昨(十五)日出席「貧窮人的台北│植樹儀式暨立碑願景說明」活動時表示,貧窮問題對每個社會而言,是古老又始終存在的問題;政府在理解、正視、並解決台灣的貧窮問題上責無旁貸,也期盼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讓處於貧困環境的人有勇氣追求夢想,有志氣與信心走出不一樣的人生。 這項活動包括有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天主教台北教區總主教洪山川、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及第四世界運動代表等出席。陳副總統指出,他很榮幸受邀出席「貧窮人的台北│植樹儀式暨立碑願景說明」活動,也特別感謝台北市政府支持此次的活動。今年是「國際第四世界運動」(International Movement ATD Forth World)創立六十周年,當中「ATD」的簡寫很重要,是法文「援助一切苦難」的縮寫,因此這個運動也被稱為「貧困者運動」。 貧窮問題對每個社會而言,可說是一個既古老卻又始終存在的問題;而每一個社會對於貧窮現象的解讀,以及對於貧窮問題的處理,也會隨著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等狀況有所變遷,而有著不同的樣態。例如過去貧窮被視為個人問題,是因為自己的道德失敗或不思努力所致,但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這樣的觀點是完全不正確的。經過許多次世界性的經濟大蕭條後,不少人意識到,所謂貧窮的問題實際上是結構性的壓迫、制度性的不公平、及剝削所造成的。 陳副總統提及,第四世界運動組織的創始者若瑟·赫忍斯基神父在他口述的《親吻窮人》一書中告訴我們:「假如我們不了解赤貧百姓的生活體驗,我們要如何跟他並肩奮鬥呢」,這提醒我們不要受到刻板印象的影響,讓貧窮家庭走向被排斥的道路,而且使其更為弱勢。做為一位天主徒,他個人非常關心、也必須關心貧窮的問題,就像教宗方濟各所說的,「貧窮是福音的核心,如果我們將貧窮從福音中除去,便絲毫不能理解耶穌的訊息。」,天主疼惜人類降生至人間的一個貧窮家庭,出生時沒有自己的嬰兒床,死亡時無自己的墳墓,他一生屈尊就卑,寧成為窮人,因為他要體驗、瞭解窮人的需要,並告訴大家要關愛窮人,這就是「貧窮人的台北」活動的重點,我們透過「看見」、「聆聽」、「體驗」及「團結」,讓每一位貧窮人的人權都能獲得足夠的保障,如果政府無法拒絕貧窮,台灣的人權保障就是有所缺陷,他期盼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以及民間團體,大家一起努力拒絕赤貧。 陳副總統強調,做為政府行政團隊的一員,理解、正視、並解決台灣貧窮的問題,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總統在上任前即宣示政府要建立一個健全的社會安全網,讓所有的人民都得到最好的保護;總統上任後,持續透過社會救助及福利服務體系,優先照顧弱勢族群,致力於保障經濟弱勢民眾與家庭的經濟生活。政府要採取適當的措施,打破貧窮的循環模式。很多經濟弱勢家庭的孩子,缺乏資源及妥善的照顧,長大後仍沒有辦法擺脫貧窮的惡性循環。政府在今年六月推動「兒童與少年未來發展帳戶」計畫,這個帳戶除了有政府提撥的經費,也結合父母儲蓄和社會捐款,再加上社工的陪伴與輔導,將可以協助弱勢兒少脫貧,幫助他們繼續升學、提升就業競爭力,實現人生的理想。期盼大家一起努力,團結起來,共同使貧窮的人權受到最好的尊重,打破傳統對於貧窮者救濟式的援助,也希望台灣及全世界能夠完全走出赤貧。 隨後,陳副總統與現場與會貴賓一同植樹,表達「貧窮人的台北」活動的精神與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