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中藥材要小心!北市衛生局抽檢,7件有農藥殘留;1件檢出黃麴毒素超標!

深秋入冬之際,正是許多人開始吃補的時候,中藥材的衛生安全格因此格外受到重視。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日前抽查中藥材,發現在可食用中藥材中,有7項不符規定;另在藥用中藥材中也有1件中藥材柏仔仁被檢出黃麴毒素超標,吸收過量恐引起急性肝中毒,這些中藥材產地大多來自中國大陸,都已下架並依法核處。

藥膳食材必需選用中藥材入膳或供食品(調味)使用,然中藥材稱之為藥物就有一定的使用風險,為保障消費者食用安全,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特地針對「可同時提供食品使用之中藥材」,包括像是:白木耳、黑棗、菊花、百合等品項進行加強監測,於賣場、超市、中藥行等處執行專案抽驗計畫,共計抽驗19件產品,檢驗結果7件不符合規定。

衛生局表示,這7件不合格的產品中,有5件白木耳、1件百合、1件黑棗,分別檢出殘留農藥不符「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規定,其中2件白木耳、1件百合及1件黑棗外包裝同時標示「檢驗合格」等同意義字樣,與事實不符,除1件銀耳產地來自台灣之外,其餘皆來自中國大陸。針對這些不符規定產品,衛生局已命抽驗地點下架不得販售,查來源廠商屬台北市業者,已依法處辦;屬外縣市者,已移請所轄縣市衛生局處辦。

台北市衛生局檢出農藥超標,卻在外包裝同時標示「檢驗合格」等同意義字樣,與事實不符。圖/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台北市衛生局檢出農藥超標,卻在外包裝同時標示「檢驗合格」等同意義字樣,與事實不符。圖/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此外,在新冠疫情後看中醫的民眾較之前增加不少,為維護民眾購買中藥材的衛生安全,台北市衛生局也至中藥販賣業藥商、中醫醫療機構抽驗市售中藥材,共計抽驗53件,其中發現1件品質檢驗結果不符合規定。

這件不合格的中藥材「柏子仁」,原產地為中國大陸,檢出黃麴毒素 B1 超標 5 倍,為 28.2 ppb(逾限量規定 5 ppb),及總黃麴毒素(B1+B2+G1+G2)超標約 3 倍,為 30.2 ppb(逾限量規定 10 ppb)。已通知販售商及進貨端業者立即下架,並依法核處。

柏子仁被驗出總黃麴毒素超標約3倍,過量恐造成急性肝中毒。圖/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柏子仁被驗出總黃麴毒素超標約3倍,過量恐造成急性肝中毒。圖/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黃麴毒素為多種黴菌(主要是黃麴黴菌)產生的二次性有毒代謝物,保存不當的中藥材可能含有致癌的黃麴毒素,若食入過量可能會造成嘔吐、腹痛、嚴重者可能導致急性肝中毒。

衛生局提醒民眾,在使用中藥材前,可以諮詢合格中醫師,以確保中藥材的適當使用。若要選購中藥材,除了到合格中藥房購買中藥材外,儘量選擇色澤自然、包裝及標示完整之產品,外包裝需標明品名、重量、製造日期、有效期限、廠商及地址等資訊,並應注意產品是否有發霉、蟲蛀、變色等現象,且中藥材應儘量存放在低溫、乾燥處,一旦發現藥材發霉,應立即丟棄。

若是做為食材使用,為了降低飲食殘留農藥的風險,在食用或烹調之前,要先以清水浸泡,再簡易以流動清水沖洗,適時及適量選擇適合自身體質的產品,並將產品存放在乾燥、通風處,避免讓陽光直接照射,或依產品標示之保存方式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