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比特幣淪待宰羔羊 央行揭露詐騙3大步驟

記者 張家嘯 報導

虛擬貨幣投資熱潮不減,目前全台已有25台BTM(比特幣自動櫃員機)現身街頭,許多民眾懷抱發財夢,卻淪為不法人士詐騙目標。中央銀行示警,加密資產詐騙已成台灣3大投資詐騙類型之一,手法像是要求受害人以BTM購買加密資產,將資金轉入特定帳戶等,投資人應注意相關風險。

根據央行掌握數據顯示,截至今(2022)年3月15日,全球有36,445台BTM,其中美國32,055台居首,占比達88%。同時,全球加密資產近年來市值飆高,從5年前不到1,000億美元,去(2021)年11月時一度大增至約3兆美元,現在約1.7兆美元,成交量也明顯增加。

央行表示,國內現在設有25台BTM,其中台北市9台、新北市2台、桃園市4台、新竹縣市1台、台中市4台、台南市3台及高雄市2台,全球排名第25,雖然數量不多,但有逐漸增加趨勢。此外,從金管會統計數據來看,去(2021)年投資詐騙案激增到4,904件,其中網路博弈、虛擬資產詐騙及境外金融資產投資,名列前3大投資詐騙類型。

為避免更多民眾落入陷阱,央行提醒,歹徒利用BTM的詐騙過程通常有3個步驟,第1步,詐騙者指示受害人用現金在BTM購買加密資產;第2步,受害人在BTM操作購買加密資產,並掃描詐騙者提供的QR Code;第3步,受害人的加密資產直接發送至詐騙者的加密資產錢包,辛苦賺來的血汗錢就這麼一去不回。

央行進一步指出,因非現金支付與網絡銀行服務的使用迅速普及,造成現金需求減少,全球的傳統ATM數量預期將進一步下滑,與BTM數量的成長趨勢形成強烈對比。不過,BTM監管程度較低、匿名性較高,容易淪為洗錢、詐騙等犯罪工具,比如人口販賣、毒品交易使用加密資產支付的行為明顯增加,歹徒甚至利用BTM輕易將非法所得轉換為加密資產,之後再轉回法定通貨達成洗錢目的,免去搬運大筆資金的風險。

原文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