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ETF=購入一籃子股票!想累積退休金可選「一般型」 但另2種只適合短線操作

去年屏東縣牡丹鄉石門國小畢業典禮家長會長獎獎品竟是「台灣50」的股票20股,不少當地居民連股票都沒買過,不知如何運用這項產品,引起一番熱議。另外,小資族常感疑惑:如果預算有限,到底該先買股票、基金,還是ETF呢?究竟,ETF有哪些好處及風險要留意?

ETF,中文譯為「指數股票型基金」、也有人譯為「交易所買賣基金」。這種產品近年來在台灣蓬勃發展,ETF也受到一般投資人的歡迎。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2018年12月底,國內已有148檔上市及上櫃ETF掛牌交易。投資人買ETF等於買進一籃子股票,比單買一檔個股的投資風險小。部分ETF也開放定期定額、小額買進,不用受限於資金不夠而卻步。此外,若與共同基金比較,ETF的管理費較低。因此這種簡單有效率的投資方式,相當受到忙碌上班族及小資族青睞。

台灣50 ETF一次幫你買進50檔績優股,適合長期投資累積退休金

以大家最熟悉的台灣50 ETF(0050)為例,它是以台灣股市前5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為買進對向、一次幫你買進50檔大型績優股,是市場公認最佳長期投資標的。其投資的核心理念是以較低廉的費用買進、然後隨著50家大型績優企業成長而賺進長期貼近企業成長率的報酬。以台灣50的配息率來說,發行以來的平均股利率就有3%~4%,深受奉行「懶人投資法」的樂活大叔施昇輝推薦。

(圖片來源:pixabay)

高股息ETF 以高股利殖利率為目標,長期配息介於3.6%至10.3%之間

至於0056ETF,就是「元大寶來台灣高股息證券投資信託基金」,是從台灣50和中型100成分股中,挑選出30檔大型的股票,再根據預估一年現金股利殖利率,由排名高到低選出前30名的股票。另外需留意的是,0056被稱為高股息低波動基金,因為名稱含有「高股息」3個字,讓許多投資人認為會配較高股息或是有穩定配息,但要注意的是,也可能有些年度沒有配息,例如2007年、2008和2010年就沒有配息;整體來說,過去12年來的殖利率大約介於3.6%至10.3%之間。

ETF管理費較低廉、以長期投資為目標,適合散戶投資人

ETF的另一個優點是,它不同於主動式共同基金需要挑選持股,ETF不須頻繁更換持股,周轉率較低,相對的管理費也較為低廉。管理費就是給基金公司及經理人、設備及管銷的費用,會直接從管理的總資金中從淨值扣除,稱為「內扣費用」。一般共同基金內扣費用是 1%~2%,ETF的內扣費用則是 0.5%上下,相對較低。此外,因為ETF是追蹤一籃子個股票、買進主要是以長期投資為目標,比較不用每天盯著大盤選股,適合一般投資人散戶。

槓桿及反向ETF不適合長期投資存退休金,僅適合短線操作

雖然ETF算是較為穩健的金融商品,但挑選ETF主要還是要看投資人的策略和目的,一般的ETF可以天長地久,但坊間有些槓桿ETF及反向型ETF,因追求的正向倍數或反向倍數報酬率,僅適合短線操作。

因此,如果是要為了累積退休金而做準備,可以選擇一般型ETF,如台灣50、高股息的0056等,畢竟它是連結投資一籃子股票,且有配息,可以當作長期投資或存股的標的。

但因連結一籃子股票難免會有波動,建議投資人還是要以中長期佈局為主,一般而言建議一個周期時間是5~10年時間較合適,長時間下來可以有效降低波動及風險。此外也建議投資人進場前,還是要做好資產配置、要預留現金及緊急預備金作為備用。

延伸閱讀:

國文老師身家暴漲5000萬 她分享「月光族變富媽媽」4心法

勞保破產年限將提前一年!「月退俸」概念保單熱賣 購買前3點要注意

6個你以為會省錢,但其實花更多的用錢習慣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