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延長賽 台商受害最大

中國時報【洪凱音、林昱均 ╱台北報導】 美國自5月10日起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課徵25%懲罰性關稅,對台資企業造成重大危機。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評估,陸美貿易戰加速台商移出大陸,美國若進一步對大陸輸美價值3250億美元貨品加徵關稅,消費性終端產品面臨調漲,對全球經濟將造成負面連鎖效應。 台企高比例移往東南亞 蔡英文總統昨於國安高層會後表示,美中台三角貿易模式將改變,高涵量及高質量的「台灣製造」,將取代「大陸製造」,成為出口美國的主力。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總監陳子昂表示,貿易戰已經打了1年,台商早有心理準備,但台灣工業區土地有限、價格高漲,台商很高比例移往東南亞。 陳子昂根據移廠台商的內部評估報告表示,生產線移到東南亞,員工薪資雖然較低,但生產效率、產品良率等,不如大陸的品質,報廢成本加上效率不彰,整體生產成本竟然比大陸還要高。 陳子昂指出,產能要移往東南亞,台商必須經歷2、3年的陣痛期,包括產業生態圈轉移、員工重新訓練等,但貿易戰讓三角貿易模式逐漸改變中。 情勢升溫對台2壞1好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貿易戰緊張情勢升溫,對台灣是2壞1好,負面的影響包括股、匯金融市場動盪、台灣出口面臨下修壓力,好的部分是台商回流、增加投資與就業機會。 陳子昂表示,川普下波瞄準3250億美元的商品中,比例最高的是手機、筆電,而這些出口到美國的廠商,很多是台商提供零組件或生產的電子終端產品,包括鴻海、英業達、緯創、仁寶等將受衝擊。 陸美貿易戰成為台企高層心中最大威脅。《2019資誠台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顯示,40%台灣執行長因應貿易戰調整供應鏈,39%的CEO因此轉移市場重心。 印尼祭出投資優惠招商 資誠全球稅務服務會計師曾博昇建議,台資企業應採取幾項策略:第一重新布局海外市場,跳脫「台灣接單、大陸生產、外銷美國」舊商業模式。第二調整供應鏈與價值鏈,重新審視進口稅則、原產地等,以免被關稅戰波及。第三加速從代工(OEM)走向高技術附加價值的設計代工(ODM),增加競爭力。 KPMG安侯建業稅務投資部會計師葉建郎表示,危機就是轉機,如今印尼順應陸美貿易戰趨勢推出投資優惠,台企投資選項將增加。他指出,印尼去年底針對鋼鐵、石化及電信等18項「先鋒產業」按金額給予企業5∼20年優惠,投資額大於新台幣12.5億元企業全額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