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川普傷七寸 習近平遇大難關

美中關稅戰引發的效應日益顯現。美國五個月內增收關稅14億元,川普總統說,可用來填補預算赤字;中國不買美國豬頭、腳豬、豬舌頭,農民對川普逐漸「變心」,沃爾瑪(Walmart)開始尋求向中國以外國家採購、美國部分物價上揚、中國外商製造業醞釀出走,效應逐漸深化影響兩國人民,使美中領導人都面對進退不得的處境。

這場貿易戰最後誰勝誰輸,不少評論認為,中國挑美國農產品報復,打到川普七寸要害。美國農業帶各州,川普支持率下降,貿易戰如拖延,讓川普與共和黨恐懼。也有中國學者不看好中國對抗實力,金融學者賀江兵就有危言聳聽的警告,「中國經濟泡沫破滅的明斯基時刻到來」,中國「打不起,也打不贏貿易戰;如果兩個月內不解決,經濟將直接進入崩盤模式」;但很多專家和網民認為,習近平當局不可能「認慫」。

貿易戰的影響往往要幾個月後才出現。但幾個現象或可作觀察雙方承受能力的參考。一,兩國關稅戰都會增加國庫收入,中國的數據未知,美國國會研究處(CRS)估計,3月貿易戰前奏開始、6月開打迄今,美國五個月來關稅將增收14億元。川普喜形於色發推文說,「由於關稅,我們可以開始清償21兆國債的其中一大部分」。

川普打貿易戰的目的,應不是為增收關稅、彌補赤字。因為相對於22兆國債,增收數十億甚至數百億關稅都是杯水車薪。美國聯邦赤字7月上升至770億,去年同期僅430億,財政部今年借款有史以來首次達1兆元。川普執政後已增加國債2兆元,專家估計2048年國債可能達100兆,貿易戰使美國「越打越窮」,倒楣的是民眾掏腰包付代價,除非川普能從中國找到「解藥」。

其二,農民川粉開始變心。路透8月初民調,從印第安納州到堪薩斯州的「農業帶」,民眾對川普政策支持率雖高於全國水平,卻在下降中。川普5月初支持率還有59%,但6月已降為52%。

德國媒體報導,愛阿華州玉米、豬肉出口居各州之冠,大豆出口僅次於伊利諾州,買主都是中國。貿易戰開打,美國人不吃的豬頭、豬腳和豬舌頭出口中國受影響,農民只能丟棄,豬農每年損失將逾20億元。而大豆價格5月初就下跌15%,農民擔憂像80年代因沒錢而失去土地。共和黨女州長Kim Reynolds、聯邦參議員Joni Ernst都要川普盡快想辦法,選民願意再給川普時間,但「窗戶逐漸在關閉」。聯邦的120億補貼9月發放,但農民川粉信心動搖。

顯然,北京打中了川普要害。但除非中國退讓,寄望11月期中選舉後貿易戰能和緩很困難。因為川普與共和黨如果贏了,會更堅定貿易戰信念;如果輸了,以川普性格,可能執拗硬幹到底。

其三,貿易戰逐漸改變兩國貿易生態。美國農民擔憂失去中國市場,被其他國家取代。而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開始尋找中國以外的供應商,如果越南、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印尼或非洲等國家能替代供應美國消費品,中國可能永久失去美國市場,只剩工業製品還有優勢,中國局面會更嚴峻。

其四,貿易戰或可刺激中國產業轉型、修正靠出口支撐的經濟,擴大內需市場等。但「富比世」(Forbes)指出,中國因貿易戰和土地成本上漲,外商包括港台企業慢慢將生產線外移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國家,尋找安全避風港。南韓三星、樂金,日本Nikon、東芝、Sony等都準備將生產線撤離中國,是中國另一危機。另外,貿易戰可能導致中國企業另一波破產倒閉潮。

從中國迄今未見抵制美國貨行動,官媒避免直接攻擊川普,也避用「貿易戰」字眼,北京對「修復」與美國關係,似還抱希望,不想打痛川普,避免中美關係更惡化。但川普政府9月初如真的對中國2000億美元商品徵高關稅,對中國的衝擊力道會擴大,製造業密集的深圳將首當其衝,進而衝擊珠三角乃至全中國,可能使中國經濟失去增長動力,才是北京最懼怕的效應。

川普的貿易戰到底只是選舉需要,中國如平衡貿易逆差,並接受川普的條件就收手;或根本是全面遏制中國崛起的大戰略,標誌美中分手揚鑣?如屬後者,北京怎麼做都擋不住,中國崛起過程可能被迫拖延甚至中挫。川普賭上了政治前途,而習近平執政後五年也面臨大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