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律師呼籲求償應據實 勿浮濫造假恐觸法

車禍是現代社會常見的意外事故,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人們往往手足無措,倉皇之中做出不適當的決定,更可能讓事態惡化。當車禍發生後,如何保障自身權益,又如何避免觸法?亞聯律師事務所營運總監孫華翊表示,肇事者與受害者都應該謹記一些原則,才能在法律的框架內解決問題。肇事者切莫因恐懼而選擇逃逸,受害者也不應貿然接受賠償,或為求高額理賠而誇大傷勢,甚至偽造證據。這些看似可以快速脫身或獲利的行為,不僅有違道德良知,更可能構成犯罪。

許多人在開車時難免會遇到小擦撞,但即使是輕微碰撞,也不應直接離開現場。孫華翊表示,這樣的行為可能會被視為肇事逃逸(Hit and Run),駕駛人應停留現場處理,除非遇到送產等緊急情況。

孫華翊分享,她曾經處理過一起客戶在下雨天發生小擦撞的案例,肇事者直接離開現場,所幸目擊證人機警記下車牌號碼並立即報警,警方最終成功找到肇事者,讓受害者的損失獲得賠償。她建議駕駛人安裝前後行車記錄器,以保存事故發生時的重要畫面,萬一遇到肇事逃逸,也能提供關鍵證據。她也呼籲目擊者應挺身而出,協助報警並提供事發經過,這份義舉將有助於警方還原真相,幫助受害者伸張正義。

而在車禍發生後,即便當下並未感到明顯不適,孫華翊仍建議受害者儘速就醫檢查,因為許多傷害可能會在事故數天後才浮現。她以自身為例,多年前曾遭遇一起小型車禍,當時因腎上腺素飆升而感覺不到痛楚,但事隔多年後仍飽受頸椎、神經等部位後遺症所苦。她強調,受害者應接受全面性檢查,包括X光、核磁共振等檢查,以免日後傷勢惡化影響生活品質。孫華翊舉例,即使是小額賠償的案件,受害者的傷害可能包括神經損傷、慢性偏頭痛等,看似不嚴重卻足以影響日常作息,因此應及早發現,及時治療。

孫華翊表示,受害者若確實在車禍中受傷,合理索賠是天經地義,不應放棄。因為肇事者投保強制險及任意險,就是為了在事故發生時提供受害者適當補償,受害者行使權利天經地義,不需對此感到羞愧。但受害者應秉持實事求是原則,據實就醫及申請理賠。

孫華翊呼籲,車禍受害者的權益應受到妥善保障,透過合法合理的管道請求賠償才是正途。她建議民眾提高警覺,安全駕駛以防範車禍,萬一不幸發生事故,也應秉持誠信,循法律途徑解決,切莫心存僥倖,浮濫造假,否則不僅得不償失,更可能身陷牢獄之災。畢竟人人都可能是車禍受害者,以同理心對待他人,共創安全的道路環境,才是根本之道。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紐約打擊違停推神器…吸牢擋風玻璃 交罰款才解鎖
重演噩夢? 巨型貨輪險撞紐約維拉扎諾大橋
殘忍 美獵人膠帶捆灰狼嘴巴巡迴炫耀 虐待後射殺剝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