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藝人脫線腎衰竭住院!慢性腎臟病預防+照護1次解析
【早安健康/鍾佩錦報導】綜合媒體報導,86歲的資深藝人脫線(陳炳楠)本就有腎功能問題,日前聽信偏方,將中藥當水喝,引發腎衰竭昏迷,更併發嚴重肺炎、心衰竭等致命症狀,幸好經過45天治療現已平安出院。
脫線主治醫師、北醫附醫泌尿科主任葉紹德說明,病患本身就有腎功能問題,誤信偏方又沒有按時洗腎,才會因尿毒指數過高,進而導致嚴重併發症。
不過究竟慢性腎臟病是怎麼造成的?慢性腎臟病患飲食上要特別注意什麼?又該如何預防呢?
什麼是慢性腎臟病?
佑鎮診所雙RO血液透析中心院長葉時孟醫師說明,慢性腎臟病是健康的腎臟因各種原因受到損傷,漸漸地失去功能,包括排水、排毒、協助造血、電解質平衡、影響血壓及免疫的功能,影響身體諸多層面,不僅限腎臟。
葉時孟醫師指出,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為12%,估算有300萬人,即每8人就有1人有慢性腎臟病;而目前因慢性腎臟病導致腎衰竭需要透析(洗腎)的病患,在台灣也已超過8萬人,不容忽視。
誰容易罹患慢性腎臟病?
長庚醫院腎臟科系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表示,慢性腎臟病的致病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腎病變」,再來是高血壓引起的「腎絲球腎炎」,遺傳的「多囊腎」與止痛藥濫用引起的腎功能衰退,都是常見的疾病。
糖尿病是最容易造成慢性腎臟病的原因,葉時孟醫師指出,每3個糖尿病患者就有一個有慢性腎臟病,而造成腎衰竭的原因中,糖尿病就佔了4成以上。
其他可能造成的原因:
吸菸
肥胖
紅斑性狼瘡
前列腺肥大、腎結石或腫瘤等尿路堵塞問題
葉時孟醫師補充,特定族群如老人及痛風患者,也常是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群,前者是常合併腎功能退化,後者則易受尿酸影響。此外,長期濫用止痛消炎的藥物,或是標示不清的草藥或偏方,也都會影響腎臟的功能。
下一頁看慢性腎臟病會有什麼症狀,又該如何預防?
慢性腎臟病有什麼症狀?
慢性腎臟病依程度可分為5期,初期通常不會感受到明顯不適,因此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其實已經生病了。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張瑞廷表示,隨著腎臟功能惡化,會出現不同的症狀。初期常見排尿狀況改變,若有排尿異常時應提高警覺、及早就診。
第1期/第2期
腎臟功能仍有正常人的60%以上。少有臨床症狀,但可經由尿液或血液檢查得知有血尿、蛋白尿或腎功能異常。張瑞廷醫師提醒,初期患者出現的排尿異常狀況包括:易出現泡沫尿、夜尿及多尿等,若能及早發現就醫就有康復機會。
第3期/第4期
腎臟功能只有正常人的15-59%,此時即便接受治療也無法完全康復,此時會出現「泡、水、高、貧、倦」的症狀。
泡:尿液中中出現泡沫,表示可能有蛋白尿。
水:如果腎功能變壞,不能把多餘的水分排除,身體就會積水,出現水腫現象,包括起床時眼皮腫、傍晚時雙腳浮腫等。
高:高血壓會造成腎功能變差,反過來當腎功能出現異常,也會引發高血壓。
貧:腎衰竭會造成「紅血球生成素」缺乏,因此不利於造血,就會引發長期貧血。
倦:腎功能不佳會造成體內積水和貧血,積水造成體力的負擔,貧血又無法負荷,所以容易感到倦怠。
第5期
腎臟功能只剩不到15%,無法正常代謝及維持體液平衡,會出現尿毒症的症狀,例如食慾不振、嘔吐、營養不良、心衰竭、肺水腫、走路呼吸急促、意識障礙等症狀。
如何預防慢性腎臟病?
從避免得到糖尿病或高血壓等代謝性疾病開始,台灣腎臟醫學會指出,預防腎臟病要注意「三少三多四不一沒有」:
三少:飲食少鹽、少油、少糖
三多:飲食多纖維、多蔬果、多喝水
四不: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
一沒有:沒有鮪魚肚,飲食控制、適量運動,以保持良好體態
慢性腎病患者日常該如何照護?下一頁告訴您!
而本身已是慢性腎臟病患者,飲食上更要注意,除了保持飲食清淡、避免高油高鹽外,也要避開多添加物的加工食品;非類固醇的抗發炎止痛藥、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草藥,也都要盡量避免使用。
任何藥品除了藥效外,也可能有潛在副作用,若患有慢性病需要長期藥物治療,應該請合格有證照的醫師與藥師幫忙,才不會誤食不合適的藥物甚至偽藥偏方,治病不成反而傷身。衛福部中醫藥司也呼籲民眾,千萬不要聽信偏方或服用來源不明藥品。
飲食往往是最能達到自我保健的一種方法。台灣腎臟醫學會說明,在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情況下,依不同的症狀和併發症會有不同的飲食計畫。尚未接受透析療法(洗腎)時,必須適當限制蛋白質、維持足夠的熱量攝取、限制水分、注意體內電解質(如:鈣、磷、鈉、鉀等)的平衡,以減少尿蛋白及水腫的發生,減輕腎臟負擔。
慢性腎病的日常照護方式
血壓控制130/80mmHg
不抽菸熬夜,每週運動三次,每次30分鐘不酗酒,飲食避免太鹹太油,依照醫師指示服用降血壓藥,維持血壓穩定。
血糖控制,糖化血色素<7%
依循醫師指示自我監測血糖,可藉由運動、飲食和藥物來控制血糖。
預防高血脂
控制體重,減少攝取油脂類食物。
門診追踨與治療
定期至門診檢測腎臟功能,接受適當的治療,切勿擅自服藥迷信偏方。
飲食控制
注意日常飲食,可減緩腎功能惡化,減輕尿毒症狀。
預防感染或感冒
勿憋尿、注意衛生習慣,以預防泌尿道感染。接種流感疫苗,以防感冒並避免呼吸道感染。
培養積極的人生觀
家人的陪伴與支持,保持樂觀的心情,勇敢面對疾病。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台灣腎臟醫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