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分類不確實 影響純度前功盡棄

環保愛地球,人人都知道,也成為近年趨勢,但是正確的回收該怎麼做,才能真正落實垃圾減量、發揮最大資源再利用?過去的調查中發現,有40%可回收物,像廚餘、紙類,都被誤當成垃圾丟棄,失去回收價值、背後更暗藏汙染隱憂,而最常見的塑膠,種類有很多,民眾也是一知半解。實際走訪台北市清潔隊,這裡有個雙北唯一的細分類回收站,看第一線清潔隊員,如何引導回收分類的正確方法,而民眾有沒有正確分類,這有賴政府、民間、民眾共同努力。

記者|陳品潔:「 記者現在位於環保局,清潔隊的景美分隊,可以看到說 這邊回收的量,光是這一袋初分類,一天就要達到3台回收車的數量。」

記者|陳品潔:「 不過這邊其實還有實行,所謂的細分類回收。」

北市環保局資源循環管理科股長|吳佳玲:「比如說 像我們的塑膠類 ,就是說 一般民眾可能就是,塑膠全部都會打包在一起,在這邊的話 就是會把它分成,1到7號 按照1到7號的代碼不同,然後再去做細分類。」

分類分的越細,對垃圾減量幫助越大,政府、民間強力推廣,但根據調查顯示,在一般垃圾裡面,有超過四成的可回收資源,像是塑膠、廚餘、紙類、紙容器,都被打包成一袋,錯誤分類或丟棄,民眾自覺愛地球,但習慣的養成,真的容易嗎?

北市清潔隊景美分隊員|王凱億:「這邊後面有一個5號 PP(材質),就是分在這裡。」

民眾|王先生:「哪一類星期幾 ,那該怎麼分 該怎麼分,都很清楚 那大家養成習慣,自然而然就很清楚。」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很多個回收桶在那邊 然後標示清楚,民眾也比較可以清楚地判斷說,哪些是可以分類的。」

並不是每位民眾,都有正確的回收概念,需要有專人來講解,但是在裡頭,還是能看到錯誤的回收,像是常見的平板塑膠容器,年產出來到8萬噸,但是回收率僅有16.9%,沒有好好分類,失去回收價值,六到八成最後都還是送往焚化爐 。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薄片的容器呢 就是如果民眾可以,在丟出來的時候 他就順手分開來,然後依材質去分類的話,那後端就不用再分類。」

北市環保局資源循環管理科股長|吳佳玲:「混在一起的話 它出來的塑膠微粒,可能就只能做很低階的東西 ,可但是如果你把它分類,它出來的純度會是很好的。」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台中慈院貼心設計 客製化分藥確保用藥安全
蝸居廢棄飯店小套房 環境雜亂慈濟人翻轉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