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回收 :從自助回收到智能分選的新趨勢【我們的島】

 

《系列一》自助回收行不行?|用過這台資源回收機嗎?

便利超商前、公園裡或飲料店旁,您是否注意過這樣一台資源回收機,只要將瓶罐投入,還有商家回饋,自助回收時代來臨了嗎?

台南瓶罐自助回收機 集點可換商家回饋

民眾自行把可回收瓶罐拿到智慧回收機台回收。
民眾自行把可回收瓶罐拿到智慧回收機台回收。

載著兩大袋回收物,熟練的將要回收的瓶罐投入智慧回收機。家住台南市永康區,多年前注意到台南有這款回收機,陰其德已經很習慣把家中可回收的物品,特地帶過來。這種回收機對有些台南民眾來說,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只要家中有可回收瓶罐,就會清洗乾淨,收集起來,找時間拿到機台回收。

回收機滿袋時就不能再投入,要等店員換袋之後才能繼續使用。
回收機滿袋時就不能再投入,要等店員換袋之後才能繼續使用。

放在飲料店外的回收機,民眾從單一投擲口投入瓶罐後,會自動分類,滿袋就不能再投入,等店員換袋,才能繼續使用。因為必須換袋,回收機的回收時間,大都跟著店面營業時間。為了吸引民眾把回收瓶罐拿到回收機,業者設計每投入多少數量,就能得到回饋點數,點數可以拿到合作商家使用。

民眾把回收物拿到機台回收後,能得到回饋點數。
民眾把回收物拿到機台回收後,能得到回饋點數。

資料遠端傳輸 清楚掌握資收量、安排回收路線

近年來,有不同廠牌業者在便利超商門口或公園設置回收機。
近年來,有不同廠牌業者在便利超商門口或公園設置回收機。

幾年前,李漢揚看到歐洲的自助回收機,思考在台灣運作的可能性,一方面設計製造符合國內需求的機台,一方面嘗試商業模式。營運後,公司的智慧回收機以他的故鄉台南為基地,慢慢向外縣市拓展。近年來,國內也有其他廠商發展智慧回收機,民眾可以在便利超商門口或公園,看到不同廠牌回收機。

傍晚時間,資源回收車來到站點回收,也進行機器的簡單清潔。一台車一個晚上要回收17個站點的資收物,透過遠端傳輸,清楚掌握各個站點的資收量,回收路線也做好安排。

傍晚時間,資源回收車會到設置機台的站點回收。
傍晚時間,資源回收車會到設置機台的站點回收。

資收物的回收價格並不高,製造一台回收機台需要辨識、分類等功能,還要遠端掌控,需要的人力與設備成本,會有盈利空間嗎?李漢揚說,這些來自回收機的資收物,因為投放民眾已經清洗乾淨,把瓶蓋分開,也撕掉塑膠膜,不需要送到分類場,可以直接到處理廠,因此拿到的回收價格會高一些。

民眾將寶特瓶投入回收機前,需先清洗、將瓶蓋分開,並撕掉塑膠膜。
民眾將寶特瓶投入回收機前,需先清洗、將瓶蓋分開,並撕掉塑膠膜。

不過也有民間團體認為,雖然資源回收機具備方便性,但是回收種類有限,收集的也是回收率最高的瓶罐,再加上製造費用動輒幾十萬,同樣的經費,如果投注在現有資收模式的優化,可能更好。

資源回收機在台灣,未來會蓬勃發展嗎?國內有大型連鎖賣場去年底也開始設置無人化智慧回收島,成效又是如何?

《系列二》回收到再生|讓物品不要只有一次的使用週期

 

黃同學自製資源回收機,利用影像辨識進行分類。
黃同學自製資源回收機,利用影像辨識進行分類。

把瓶罐放好,機器自動判讀該掃向哪邊,這是黃同學自己製作的資源回收機。目前就讀國三,黃同學的工作室就是一個小型資收站,各類資源回收物,都有專屬位置。資收物來自黃同學專案的會員,有親友、社區鄰里,還有學校老師和同學。拿到會員的資收物,會給他們相對應的點數,累積後可以兌換獎品。從小就珍惜物品,黃同學希望生活中每件物品都能循環再利用。他仔細清潔處理收到的物品,再把這些資收物送到不同的回收系統。

台南升級的資源回收島 回收種類增加

有連鎖賣場與智慧回收機業者合作,讓民眾全天24小時都可以回收。
有連鎖賣場與智慧回收機業者合作,讓民眾全天24小時都可以回收。

近幾年有連鎖賣場與智慧回收機業者合作,嘗試在賣場外設立不同規模的機台。賣場指出,透過機台判斷,可以讓民眾當下知道東西是否可以回收,而且24小時都可以讓民眾全天候回收。

在台南重新升級的智慧回收島,回收量大,可回收種類也較多。機組升級前,原本放置的是多年前台商捐贈給台南市政府,來自歐洲的資源回收機,只是運作下來,成效並不好。

跟進國際環保趨勢 再生塑料需求年年提高

資源回收站外推放從各個分類場運來,已經被壓縮成一個個大方塊的回收塑膠品。
資源回收站外推放從各個分類場運來,已經被壓縮成一個個大方塊的回收塑膠品。

堆放在廠外,一個個大正方形物品,都是從各個分類場運過來,已經被壓縮的回收塑膠品。廠房內,透過粉碎、清洗、去味、色選等程序,做成乾淨的塑膠碎片,再經過高溫的熔融設備、造粒機去做成一顆顆塑膠粒。

回收的塑膠透過粉碎、清洗、去味、色選等程序後,再經過高溫的熔融設備、造粒機製成一顆顆塑膠粒。
回收的塑膠透過粉碎、清洗、去味、色選等程序後,再經過高溫的熔融設備、造粒機製成一顆顆塑膠粒。

倒進塑膠粒,經過高溫融化,形成液體狀,導入水中,降低溫度轉為固態,再被切成小顆粒,這是處理廠的測試機台。透過比例調整,要開發客戶需求的材質特性。業者指出,目前再生塑粒的製造成本還是比較高。不過2020年歐盟提出2025年塑膠製品,再生材質必須至少使用30%的目標之下,再生塑料的需求持續成長。跟進國際環保趨勢,環保署推廣產業增加塑膠再生料使用,希望國內到2025年,再生料使用比例達到25%,2030年達到30%。

塑膠粒經過高溫融化,形成液體狀導入水中,降低溫度轉為固態。
塑膠粒經過高溫融化,形成液體狀導入水中,降低溫度轉為固態。
回收塑膠製成的再生塑料。
回收塑膠製成的再生塑料。

從再生利用到再生使用 不讓物品只有一次使用週期

不過民間團體認為,再生利用還是會有碳排產生,目前國際間也有倡議再生使用。如何讓國內資源回收更進步,民間團體也呼籲,在瓶罐類容器回收已經達到穩定高回收率後,政府也應該將更多心力放在目前沒有列入補貼的回收物項目,讓每一件生產出來的物品,都不會只有一次的使用週期。

延伸閱讀》你穿的衣服是什麼紗?|寶特瓶不夠了,穿鳳梨嗎?

《系列三》不一樣的回收與分選|AI智能分選系統進場

 

彰化大豐環保回收站。
彰化大豐環保回收站。

騎著摩托車,載來回收物品,民眾把要回收的物品放上推車,秤過重後,再推到回收區域。開車的民眾把車子停在地磅處,確定重量後,載到回收區域將回收物品搬下車。

這是一個與傳統回收站不太一樣的回收站,把回收區域一格一格劃分出來,用太空袋裝回收物,裝滿之後換袋。現場也有機器,可以將廢紙壓縮,大幅縮減置放空間。透過區域劃分,資源回收物分類存放,累積到一定數量後,再送到各自的處理廠。

回收區用太空袋裝回收物,裝滿之後換袋。
回收區用太空袋裝回收物,裝滿之後換袋。
現場也有機器可將廢紙壓縮,縮減置放空間。
現場也有機器可將廢紙壓縮,縮減置放空間。

鏡頭轉到新北,這裡是和傳統分選不一樣,已經運作一年的智能細分選廠。前一晚資源回收車載來的資收物,要在這裡做更詳細的分類。資收物透過輸送帶,來到工作人員初步整理區域,部分打包的資收物要先破袋,接著輸送帶繼續向前。

新北智能細分選場的工作人員將資收物進行初步整理。
新北智能細分選場的工作人員將資收物進行初步整理。

AI智能手臂加入分選 大幅減少人力、提高速度

利用光分選智能手臂等光學與影像辨識技術,提高分選速度。
利用光分選智能手臂等光學與影像辨識技術,提高分選速度。

來到第一道光分選機。經過光分選出來的紙類要再分選,這裡有智能手臂負責揀選。另一邊非紙類的資收物,也進入第二道光分選,當前面分選出塑膠與紙類之後,最後進入磁選機。然後再有人員進行最後把關,把前面沒有注意到的分選最終確認撿取。

磁選機可以將鐵罐給吸引出來。
磁選機可以將鐵罐給吸引出來。

新北環保局指出,目前AI智能分選的設備,可以成功辨識17種以上的資源回收物,甚至連一些肉眼很難辨識的,像PET、PS、PE等塑膠,藉由智能AI手臂都可以快速辨識,大幅去減少分選人力,速度提高五倍以上。

加入光分選智能手臂等光學與影像辨識技術,希望將資源回收業帶進另一個階段。不過這樣的分選廠,目前在台灣只有一間,能處理的量也不多,建置設備費用也不是小數目。怎麼讓資源回收場、後端分選廠的環境更好,工作更有效率,業界與主管單位還在持續開發尋找更好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