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不透明 學界籲與社會溝通對話

SRF電廠「敗部復活」,觀音區大潭里民誓死抗議。圖為大潭里民在說明會認為空氣汙染恐超標,反對SRF電廠進駐。(本報資料照片)
SRF電廠「敗部復活」,觀音區大潭里民誓死抗議。圖為大潭里民在說明會認為空氣汙染恐超標,反對SRF電廠進駐。(本報資料照片)

經濟部撤銷桃園市政府廢止SRF入園處分,3家SRF電廠得以繼續進駐桃園科技工業園區,引發風波。學界認為,在地居民關心SRF訂定的品質標準,國內相對歐盟國家而言確實比較寬鬆,政府忽略「公正轉型」,缺乏溝通且公開資訊不夠透明,是需要持續努力之處。

中央大學環境保護暨安全衛生中心主任江康鈺指出,台灣目前垃圾處理就是拿到焚化爐去燒,就技術面而言,SRF從垃圾轉變而來,把不適合燒的東西挑出來,像是塑膠或是紙類,產生的能源效益就會比焚化爐高,但其中牽涉到從垃圾轉變成為SRF過程,「氯」的含量是否能有效降低或控管,而台灣訂定的品質標準3%以下,相較歐盟國家確實寬鬆,也是民眾質疑的地方。

由於SRF製成後,也會成為中小企業鍋爐使用的燃料,江康鈺說,鍋爐相關的排放標準,相較於焚化爐較為寬鬆,仍衍生空汙的疑慮,建議政府在制定去化管理時就要嚴加管控,如果能將鍋爐的排放標準比照發電廠或焚化爐,汙染排放總量才可以有效控制。

元智大學淨零學士後專班副主任王清海認為,SRF進駐桃園的爭議,主要忽略「公正轉型」的重要性,應該透過與社會溝通對話,讓利害關係人參與規畫,才能廣泛蒐集各界意見,作為淨零關鍵戰略規畫調整參考,確保轉型過程中的公正。

他表示,SRF可減少廢棄物,作為替代燃料同時減碳,面對台灣2050淨零轉型目標,具有絕對性的幫助,但政府缺乏溝通、公開資訊不夠透明,無法有效解決外界疑慮,是需要繼續努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