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和《一桿秤仔》圖像版問世 阮光民感人詮釋

《一桿秤仔》是台灣現代文學之父賴和的經典短篇小說,現在即將有圖像版!由知名漫畫家阮光民操刀,將賴和筆下小人物在殖民體制壓迫下,如何追求自身幸福?如何面對生活的殘酷與溫情?藉由漫畫圖像形式全新開展,並附錄文字與音樂,這也是南十字星文化工作室與前衛出版社合作「台灣經典短篇小說圖像系列」首卷,預計5月底正式問世。

「台灣經典短篇小說圖像系列」計畫由南十字星文化工作負責人楊傑銘提出,希望將台灣日治時期與戰後第一代重要台灣作家的作品,以漫畫圖像小說形式呈現,而漫畫家阮光民就是該計畫重要核心人物,首卷就選定台灣現代文學之父賴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一桿秤仔〉。

《一桿秤仔》藉由賣菜小販秦得參悲慘的一生,描述日本帝國殖民地警察作威作福,欺凌台灣百姓,受欺壓的人民忍無可忍,終於反抗的故事。在阮光民的筆下,「秤桿」成為貫穿整部圖像小說最重要的核心意象,有公平正義的象徵,同時也有反映了阮光民追求平衡的人生哲學。

阮光民不諱言,他在閱讀故事時,很容易抓到故事主角的個性,也或許自己同理心特別敏感,所以在補足賴和小說中的主角心理狀態、人生痛處時,他頗有自信,也會將自己當作是主角,感同身受。像是小說中一場主角被審判的場景,就可看出阮光民獨特視角。阮光民:『(原音)因為我覺得那場審判本來就是莫須有罪名,所以你如果畫這麼實際,會感覺這條罪是真的,所以我那時的畫法就是所有警察都是模模糊糊的,想像我們把近視眼,把眼鏡拿掉看人是模模糊糊的,只有主角是確實存在的,就用這樣去表現(當權者)說,其實這個是審判是我是為了要貪污,我為了要搞你才弄的。』

阮光民在創作《一桿秤仔》圖像版時,嘗試跨頁手法,更具藝術性與文學性,許多細節的處理更可看出阮光民的人生觀點,像是圖像版中的警察身高刻意畫得比主角還矮小,但當矮小的人物握有權力時,卻可掌握別人生死;另一幅畫,則是描繪一隻巨大的手拿著秤桿,鉤子上卻勾著一個小人物的畫面,震撼力十足;同時阮光民也巧妙運用黑白與彩色,描繪人物不同時刻的心境;又幫主角秦得參的一對兒子取名為「全」和「滿」,希望為主角不全又不滿的人生,帶來一些溫暖。

阮光民説,楊傑銘5年前就跟他提過「台灣經典短篇小說圖像系列」計畫,卻是到了去年才正式啟動,但他認為,時機卻更為成熟,因為這期間他先是幫吳念真編導的《人間條件》舞台劇進行漫畫改編,接著又完成了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小說圖像版,特別是經過《天橋上的魔術師》訓練,讓阮光民對於文學改編成漫畫,有了更多認識與學習,在進行賴和作品詮釋時,更懂得如何切入。阮光民:『(原音)我覺得改編真的是把靈魂跟靈魂或在一起,那你就會又長出一個新的靈魂在你的身體裡面,我覺得這種感覺⋯你會感覺自己level有在往上。』

計畫主持人楊傑銘表示,阮光民圖像版《一桿秤仔》將於5月底正式上市,該系列特別之處,在於同時附錄阮光民與學者的跨界對話、《一桿秤仔》小說全文線上看以及為男女主角譜寫的〈相思〉單曲音樂,讓讀者有更多元跨界的方式接觸到台灣經典文學作品,也試圖讓這樣的跨界合作,產生更多在教育上、商業上的多元效益。

楊傑銘透露,「台灣經典短篇小說圖像系列」第二卷也即將啟動,鎖定日治時期的台灣重要作家龍瑛宗的代表作《植有木瓜樹的小鎮》,一樣由阮光民操刀,第三卷作家則是呂赫若,未來希望能爭取到更多經費,推出「台灣經典短篇小說圖像系列」完整版,讓年輕一代透過當代圖像漫畫形式,回過頭有機會認識台灣自已重要本土作家的精彩文學作品。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第11屆金漫獎揭曉 NOBI璋「時渦」抱走「金漫大獎」(影音)
白天看診夜間寫作 賴和:但願天下無疾病,不愁餓死老醫生
前進星馬書展 另類視角訴說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