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政府新挑戰/食安五環破功 難擋下一場風暴

近半年來,進口蛋保存期限爭議、國產豬肉檢出瘦肉精西布特羅、蘇丹紅辣椒粉遍地開花、日本小林紅麴原料致腎臟不良反應,再到寶林茶室食物中毒造成四死,食安事件層出不窮。八年前混油等食安事件震驚社會,蔡政府因此提出「食安五環」,如今遭質疑形同虛設,專家批評,「需要打掉重練」。

專家指出,食藥署未列管中小型企業、邊境管理人力不足、源頭管理未落實、食藥署業務以藥為重,食品僅由三級單位「食品組」管理,且現行食品政策多由農業部主導、食安辦功能不彰,皆導致食安五環未發揮應有的效果。

台大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教授吳焜裕表示,食安五環的架構是「管大不管小」,資本額三千萬元以上食品業者依食安法被嚴格管控,但台灣四十多萬家食品業者,中小型企業,甚至微型企業占大多數。

綜觀過去發生的重大食安事件,除了混油事件涉案的是大企業,塑化劑、毒澱粉或標示不實的胖達人事件,都是中小型業者。食安五環中,「自主管理」為一環,等於政府的嚴格管控手段不會直接伸向中小型業者,而是採取「信任制」,由食品業者自主管理。吳焜裕直言,食安事件不斷發生,這一份信任勢必要妥適地回收。

吳焜裕說,食安五環中的「源頭管理」,一直被認定是邊境,蘇丹紅事件在源頭管理上確實有疏失,但台灣邊境人力長期不足且缺乏效率,食藥署年初赴澳洲考察,台灣邊境一人承擔抽驗量是澳洲的五倍,加上一人多工,影響邊境管理效率。

成大食品安全衛生暨風險管理研究所所長陳秀玲說,蘇丹紅非首次出現,邊境管理僅看「有檢出」與「未檢出」,而未檢出取決於儀器的極限值,食藥署是否有必要跟進國際,採購敏感度最高的儀器,否則仍會讓低劑量蘇丹紅,持續成為下個食安風暴。

食品藥物管理局升格為食藥署,但未將食品與藥品各自獨立,食品管理僅由三級單位「食品組」管理,且現行食品政策許多由農業部主導,如食品中農藥殘留,先由農業部訂出建議,再由食藥署舉行專家委員會,討論是否通過。

食藥署並沒有獨立的評估審查機制,吳焜裕認為,台灣如果注重食安,應設置獨立機構。而行政院食安辦公室雖於二○一三年成立,每年僅開會三至四次,並沒有實質獨立單位的作用,對現況來說「功效遠遠不夠」,也不足以管理食安。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日本情侶親上陣拍無碼AV 兩年大賺2100萬元但下場超慘!網嘆:好可惜
不只被毆打虐待…2000名脫北女遭「緩慢處決」!北韓殘忍手段曝光
涎鎮啊快掉出來了!大U領包不住火辣身材 林智妍「側看性感全露出」
樂天女孩成員海邊辣照炸出「超兇白皙」 唯一情境讓人「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