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政府能源政策多頭馬車 專家憂減碳牛步拖垮經濟

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拋出核二、核三廠有條件延役說,再掀能源波瀾。(圖/記者黃耀徵攝)
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拋出核二、核三廠有條件延役說,再掀能源波瀾。(圖/記者黃耀徵攝)

[周刊王CTWANT] 賴清德新政上任20天,被各界視為亮點的經濟部長郭智輝,多次拋出不排斥蓋小型核電廠(SMR),以及核二、核三有條件可延役20年等議題,試圖解決「AI」浪潮下的缺電危機,卻又遭閣揆卓榮泰以「非核」大旗掩蓋問題。專家直言,即使廢核方向沒錯,替代能源發展牛步,恐怕讓能源成為台灣AI發展的絆腳石。

台灣大學環境科學研究中心執行長許晃雄教授向本刊表示,以能源結構來說,核二、三延役建議是否合適,須考量台灣本土特性。首先,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未解,其次是地震帶的安全問題,進一步是近年建案的成本激增與完工期延宕。

許晃雄說明,即使沒有「非核家園」政策,台灣也終將廢核。因為台灣在地震帶上,這是個無解的問題,核一、二、三都緊鄰地震帶,建廠當時並不知道電廠其下的山腳斷層與恆春斷層其實是活動斷層,核電廠耐震係數不足,有安全疑慮,並非加強構造能解。

許晃雄說,經濟部近期提的SMR是個尚未成熟且昂貴的技術,況且仍是有核廢料的問題,即使有天能用SMR發電,恐怕已是2050淨零碳排驗收年,根本無助眼前壓力。目前規劃的能源結構基本上是正確的,但台灣起步太晚且缺乏本土傳統能源,面臨的挑戰比其他國家艱鉅。

許晃雄呼籲,政府需要做的是確定能源目標比例後,加快、加廣、加深執行,不宜因為一時延宕而變動。現階段若憂心因減碳影響經濟,不妨學學歐美政府,利用「降低通膨法案」、「獎勵氫能法案」等,立法引進民間力量,研發創新能源科技,加速放大規模。

至於外界關注核電延役議題,許晃雄說,若不可行或堪慮,政府須以科學論述與客觀數據說明立場,發布可供檢驗的報告,爭取人民的認同,而非行政院長與經濟部長各自拋想法試水溫,也應該以同樣的態度,處理風能、光能問題,以及達成淨零路徑的具體規劃。

原始連結

看更多 CTWANT 文章
外媒列「亞洲最受喜愛的20個國家」台灣排第2 新加坡日本分列3、4名
台南安平汽旅驚傳雙屍命案!情侶入住2天未退房 房務開門嚇壞
高興早了!西班牙女將終點前振臂慶祝 下秒露出「見到地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