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政府首波檢察長遴選 票選檢審委員推薦4人名單出爐

法務部開出2個檢察長職缺,檢察官人事審議委員會過半的9位票選委員,13日提名4人入圍。資料照片/吳政峰攝
法務部開出2個檢察長職缺,檢察官人事審議委員會過半的9位票選委員,13日提名4人入圍。資料照片/吳政峰攝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總統賴清德上任後啟動首波檢察長遴選,由法務部長鄭銘謙宣布開出2缺額,請檢察官人事審議委員會推薦4人供其挑選,共有9人報名。由檢察官投票選出的9名檢審委員13日開「會前會」,提名台中高分檢主任張宏謀、行政執行署署長黃玉垣、高檢署主任王俊力、高檢署主任鄭鑫宏等4人,將交14日的正式檢審會決議,由於票選委員人數過半,該份名單應會如擬通過。

原本呼聲高的前廉政署長莊榮松,在本次遴選中爆冷未被提名,引發檢察界質疑遴選過程的標準為何?有檢察官研判,是因為本次票選委員中沒有高雄的代表,使得高雄出身的莊榮松被做掉;另有檢察官指出,耳聞本次遴選有具名黑函,但不知其真實性或有沒有請當事人說明。

9位票選檢審委員去年辦理檢察長提名時,也爆發類似爭議,今年9位委員雖然全部換人當,卻重蹈覆轍,出現相同問題,說不清楚提名的標準,僅以「循往例,經過充分討論後,投票表決。至於其他,也依往例,均應保密不能公開」回應,增添了黑箱疑慮。

本屆票選委員強調要公開透明,在本次遴選上卻未敘明9位候選人的優勢、劣勢、審核標準,使得外界無法清楚評判9人的人格特質、品操、辦案成績,更不知道獲得提名的人是基於哪些理由,而名落孫山的人是在哪方面做得不夠好。檢察官甚至是檢察長都是法定的公益代表人,負責舉才的檢審委員,卻未讓民眾知道其適任或不適任的事由,難免啟人疑竇。

4年前,曾有檢審委員痛批票選委員自行開會討論入圍名單的過程,是「違反公平正義的分贓式選拔人才選制」,過了4年,這種關起門來討論、投票的制度依舊沒有改變,外界仍難窺究竟,缺乏攤在陽光下檢驗的結果,就是繼續讓檢察長遴選成為一種密室協商,是好是壞沒有定論,但確實離其標榜的「公開透明」有相當程度差距。

9位票選委員13日公告,針對9位檢察長遴選候選人進行討論,最後經過表決結果,推薦以下4位候選人至14日的檢審會(依司法官班結訓期別排序):台中高分檢主任檢察官張宏謀(26)、法務部行政執行署署長黃玉垣(28)、臺高檢署主任檢察官王俊力(29)、臺高檢署主任檢察官鄭鑫宏(31)。

更多新聞:

幕後/賴政府布局首波檢察長人事 天下第一檢龍頭候選人藏派系效應

賴政府啟動首波檢察長遴選 2職缺吸引9人報名

幕後/賴清德靠醫界背景與台南城市外交 積累人脈奠定新台日關係

菱傳媒原始網址:賴政府首波檢察長遴選 票選檢審委員推薦4人名單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