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出席中山附醫智能復健中心啟用 肯定引領精準及高效能復健之路

副總統賴清德出席中山附醫智能復健中心啟用典禮,肯定引領精準及高效能復健之路,造福更多患者。(圖:中山附醫提供)
副總統賴清德出席中山附醫智能復健中心啟用典禮,肯定引領精準及高效能復健之路,造福更多患者。(圖:中山附醫提供)

中山附醫「智能復健中心」今天(20日)啟用,副總統賴清德出席致意,並表示,過去就讀台大復健醫學系,復健科有句名言:醫學為生命增添歲月,復健為歲月增添生命。中山附醫是台灣第一家復健專責醫院,如今更邁入新領域,智能復健中心啟用,未來對民眾復健領域的幫助會更大,很榮幸見證歷史性的一刻。

中山附醫在汝川醫療大樓17樓,全新打造智能復健中心,由資深復健醫療團隊領軍,引進由奧地利研發的復健機器人,針對病人的步行能力、手臂及手部功能提供精準、高強度、高重複性訓練,經由訓練將產生大量的感覺回饋,促進神經可塑性,有助於腦中風、腦外傷、脊髓損傷、腦性麻痺等神經系統疾患病人的復原。一名因腦中風右側偏癱的個案,原本只能在室內使用柺杖行走二十公尺,透過全台首度引進的高階機種步行復健機器人(LEXO),進行15次訓練後,獲得顯著進步,不僅能上下五層樓梯,平地行走速度和距離,也增加兩倍以上。步行復健機器人專為各類無力行走的病人設計,不僅上機快速,還能提供客製化訓練方案。機器人配備懸吊移位系統,以及背部和臀部支撐組件,讓病人進行安全穩定、步態精準的行走訓練。

另外,還有手臂復健機器人(DIEGO)配備雙側上肢懸吊重力代償及感測器系統,能夠監測上肢自主運動狀態即時調整輸出助力。病人可選擇各種遊戲情境,也能使用頭戴式裝置,進入虛擬實境,接受訓練,在進行復健的同時也兼顧趣味性。一名頸椎脊髓損傷的個案在進行7次療程並搭配傳統職能治療後,肩部三角肌質量明顯增加、手臂抬舉速度提升2.5倍,且能執行簡單的進食活動。另外一名罹患腦中風四年的個案,手指完全無法伸直且手部感覺喪失,手部復健機器人(AMADEO)透過末端效應器系統,在手指末端提供動作引導及感覺回饋,進行手指的屈伸運動訓練、增加手指間的協調與靈活度。個案經過10次療程結合職能訓練誘發動作,如今部分手指能做伸直動作、手指感覺恢復,且於閉眼時指出每根手指位置的準確率達90%。 智能復健中心也配備重覆經顱磁刺(rTMS)和神經肌肉電刺激(NMES)等先進設備。重覆經顱磁刺激利用強大電流感應成磁脈衝直接刺激大腦神經元,使腦部迴路重建,對於腦中風引發的肢體癱瘓無力、失語症、吞嚥困難、認知障礙、憂鬱症等均有顯著療效。而四頻道神經肌肉電刺激吞嚥治療儀則是利用電刺激促進肌肉收縮,以活化失能或萎縮的吞嚥肌肉群,改善吞嚥功能。

副總統賴清德出席中山附醫智能復健中心揭牌啟用典禮,還透露中山附醫復健科醫師陳耀仁,是自己台大同班同學,他肯定智能復健中心是中山附醫對提升病人生活品質的承諾,也是高科技與醫療結合的成果。隨即由總院長蔡明哲,智能復健中心部長蔡素如陪同,參觀相關設備,包括智能復健機器人輔助傳統復健治療等,肯定表示,將為神經系統疾病的病人,創造精準及高效能的復健療效。(寇世菁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