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另闢戰場 看準藍白矛盾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總統賴清德在就任滿月記者會中宣布,要在總統府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副總統蕭美琴與副閣揆鄭麗君分別擔任社會防衛與氣候變遷副召集人。賴除了想藉此建構政策規畫的上位指導外,更希望強化行政權以彌補「少數總統」被認為權力弱勢的刻板印象。

現今政治焦點都在立法院,即便藍白只有議席上的脆弱優勢,仍可制衡民進黨,從國會改革法案通過到否決覆議,都讓綠軍連吃敗仗。

日前台灣民意基金會發布民調,賴清德的聲望只有48.2%;行政院長卓榮泰的施政滿意度也只有43.1%,明顯滑落。至於國會改革,TVBS民調顯示有40%的民眾支持,ETtoday民調有57.3%支持。賴清德當然深知,不另闢戰場,更會受制於藍白主導的立法權,反守為攻方能險中求勝。

但問題是,若無法改善支持度下滑的原因,只在戰術上耍花招、甚至推出讓人質疑「擴權」的政治操作,並不易坐收政治紅利,但賴清德卻執意如此,應是想藉在野內部的矛盾火中取栗。

先看賴、卓支持度下滑的原因,第一,當然是對於朝野鬥爭,執政者違反「當家不鬧事」的基本邏輯有關。第二,內閣閣員仍多失言,如經濟部長郭智輝對能源政策的論述轉變,甚至以「黨意」為準。第三,對於兩岸僵局,政府無法解決問題,一味「抗中」,防務卻漏洞百出。

民進黨現今的政治操作,應是打算在覆議被否決後準備釋憲,甚至對罷免特定藍委磨刀霍霍,想藉「罷免烽火」對在野步步進逼。而總統成立3個委員會,除了被質疑對行政院進行政策指導外,更可能是要以「非核」與「抗中」神主牌框架閣員思維。

至於兩岸關係,民進黨雖無力處理,但「抹紅」招式卻推陳出新,從日前綠委大談「第五縱隊」,甚至洋洋灑灑列出一堆可能的身分職務,便能清楚發現,綠營鬥爭、貼標籤、抹紅的操作未來將一路打到2028總統大選。

畢竟賴清德很清楚,朝小野大實難做出政績,以「抗中保台」與「國會擴權」的清晰戰略鬥臭藍白過半的國會至少能鞏固基本盤,加上中間選民對國民黨的「朱傅體制」未必埋單。盧秀燕雖有志於2028大位,但明年未必敢挑戰朱的主席職位,藍軍內部矛盾明顯且相互牽制。

何況還有藍白互動的問題,黃國昌與柯文哲更非省油的燈,賴清德當然可藉此矛盾找出有利位置,變換戰法、反守為攻,特別是已有新科藍委對罷免畏懼,都證明綠軍攻勢未必無效。賴順勢出招,在野如何因應,確實是嚴肅課題。(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