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宣布成立三委員會喊:為國家提出解方

取自總統府直播畫面
取自總統府直播畫面

賴清德就任總統將滿一個月,他今天召開記者會宣布針對當前,氣候變遷、社會韌性,以及健康促進三大議題,在總統府成立三個委員會,由他擔任召集人,凝聚政府和民間的力量,為國家、為世界,提出更強而有力的解方。

賴清德表示,他就任總統將滿一個月,今天,他要宣布,總統府將成立三個委員會,替國家發展擬定戰略,與民間力量展開對話,和國際社會深化合作,更為台灣未來展開行動!

他說,台灣的戰略位置,坐落在全球最繁忙的航線;我們的樞紐地位,是世界民主防線的最前緣;我們的先進供應鏈,更是下一世代科技發展的關鍵。現在的台灣,已經是世界的台灣。任何發生在台灣的事情,都有可能影響到全球。也因此,台灣的議題,已經是國際議題;而所有國際的議題,也是台灣的議題。

當前,氣候變遷、社會韌性,以及健康促進,是全球關注,也是影響國人最重要的三大議題。賴清德表示,為了因應這些挑戰,也為了和其他國家共同合作,他決定在總統府,成立三個委員會,由他擔任召集人,凝聚政府和民間的力量,為國家、為世界,提出更強而有力的解方。

首先,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的衝擊,絕對是全球人類所面臨最大的挑戰。在2022年,聯合國的年度報告就曾經指出,在這個世紀結束之前,地球平均溫度可能上升攝氏2.8度。而在2023年,我們已經迎來有觀測紀錄下,最炎熱的夏天。

聯合國示警,不只是「全球暖化」,我們已經進入「全球沸騰」的時代;世界氣象組織則統計,去年,亞洲是氣候災害的重災區。

他說,我們必須正視「氣候崩潰」的急迫問題,而全世界的國家都必須攜手合作。面對全球性的氣候變遷,我們要用更快的速度、更強的力量,以及最積極的態度來處理。

無論是鄰近的日本、韓國或是美國等先進民主國家,都在總統或總理的層級,成立因應氣候變遷的單位,採取積極的作為。因此,他將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並由行政院鄭麗君副院長、中研院廖俊智院長、和碩聯合科技童子賢董事長擔任副召集人,要從國家視角的氣候治理,進行跨國的合作。

台灣,不僅要持續推動能源轉型,以及綠色與數位雙軸轉型,更要推動公正轉型;我們不僅要落實淨零路徑,更要在打造永續綠生活、綠色金融的基礎上,調適環境韌性,邁向國土永續。

他強調,2050淨零轉型,已經不再只是一項理念倡議,而是一個必然的未來。這條路徑非常艱困,所以,我們更要面對現實,號召全民努力。我們必須有更完整的策略,供企業和人民依循,並從能源、產業、金融、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來進行變革。

再來,過去幾年,全球極端氣候加劇,台灣也曾遭遇百年大旱,甚至破紀錄的豪雨,加上位處地震帶,都讓台灣需要無時無刻保持警覺,也讓我們必須更加緊腳步,強化台灣各種應變災害的韌性。

同時,世界也都在關注,台灣如何能夠展現強大的自我保護韌性,來嚇阻區域中破壞和平穩定的野心。賴清德表示,只有整個社會都有強韌的自我防衛意志,有對自己堅定的信心,才能因應各種災害和風險,讓台灣持續壯大。

就在前幾天,G7領袖發表公報,再一次強調,「台海的和平穩定,對國際安全及繁榮不可或缺」。這代表,強化台灣社會整體的韌性,就是提升台灣的安全;而強化台灣安全,就是強化全世界的安全、和平與繁榮。

因此,他將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並由副總統蕭美琴、總統府潘孟安秘書長、國安會吳釗燮秘書長,擔任副召集人。

居安思危、有備無患,我們要讓台灣有更堅實的力量,人民有更堅定的信心,在國家面臨緊急狀態或天然災害的時候,政府和社會能夠維持正常運作。

我們要擴大民力的訓練與運用,加強物資整備與維生配送的系統,強化能源及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更要健全社福醫療網絡和避難設施,也要確保資通、運輸及金融網絡的安全。

我們有必要進行全方位的盤整,更要提出對策、解決問題,來強化我們的國防、民生、防災、民主四大韌性,打造更強而有力的民主社會,不只要守護國家安全,更要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

最後,他將成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因應全球後疫情時代的挑戰。近年來,無論是不怕抗生素的超級細菌、來源不明的跨國疾病、或是國人死因之首的癌症,都是威脅國人的重大挑戰。

賴清德指出,我們打造「健康台灣」的願景是:要讓人民活得長壽又健康。未來,「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將由「健康台灣推動聯盟」召集人陳志鴻醫師、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翁啟惠會長、行政院陳時中政務委員,擔任副召集人。

他說,我們要通過「健康憲章」,推動「健康台灣深耕計畫」。我們要優化環境,留才增才。我們要優化健保、永續經營。我們要推動全人健康照護模式,加速智慧醫療的應用,我們更要成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全力推動國家癌症防治計畫。他從未忘記,身為一位醫生的使命。「我希望,逐步打造減少不健康餘命、增加健康餘命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