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應組大聯合內閣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2024年總統大選前,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與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曾多次公開提到「聯合政府」,認為我國未來中央政府體制要從總統制走向雙首長制,再走向內閣制,如此國家政局較能穩定。最後由於「藍白合」未能成功,上述政治理想無法實現。

兩位在野黨主席對我國憲政體制的改革主張,其實也彰顯國內多數民眾對民進黨執政7年多來一黨獨大、獨攬政府所有權力、官員貪腐嚴重的強烈不滿。這也是為何總統大選有高達6成民眾未投票給賴清德的主要原因。

針對「朝小野大」和「三黨不過半」新情勢,5月20日即將上任的準總統賴清德,曾在選後公開表示對於內閣人事,他會秉持「民主大聯盟」理念,未來各部會首長不會完全都給民進黨,只要好的人才,不管是其他政黨或社會傑出人才,他都樂意邀請。

然而上述「民主大聯盟」的構想,筆者認為不如「聯合內閣」來的務實可行。因為我國中央政府體制的屬性,雖然大多數學者認為是類似「雙首長制」,但長期以來民進黨並不認同此種看法。因此只要台灣面臨「朝小野大」、「分裂政府」的政治局面時,政府的重大政策即無法順利施行,而國會功能也就同時受到制度影響而無法有效發揮。

2000年總統大選後,我國首度出現政黨輪替,當時沒有任何一個政黨能在立法院有過半數席位。然而時任總統的陳水扁卻不顧政治現實和憲政規範,在「少數總統」與「國會少數」雙重弱勢情況下,仍堅持以個人意志主導「少數政府」,有意規避憲法「責任政治」的約制;最後結果,不只造成朝野政黨關係高度緊張、政府許多法案或人事案無法推動(如三項重大軍事採購案、監察委員人事同意案),也使兩岸關係、美中台三邊關係都走向不穩定狀態。

在全球實施「雙首長制」、「多黨政治」的國家諸如法國、芬蘭、愛爾蘭、奧地利等,如果總統與國會大選結果,沒有任何政黨的議席超過國會半數時,通常是由贏得總統職位的政黨出面邀請其他政黨,共同組成「聯合內閣」(兩黨政府)或「大聯合內閣」(多黨政府),以求國家政局的穩定。例如1980年代起至今,法國向來都是由至少3個以上政黨聯盟共同組成聯合政府。

雖然我國憲法規定總統任命行政院長不需經立法院同意,但也明定行政院必須對立法院負責。因此5月20日上任的行政院長,應是由立院多數聯盟所推薦或能得到過半數立委所支持的人選擔任相對為宜。

換言之,少數總統的賴清德,未來如希望政府運作順暢,就應尊重憲法精神架構且以建立穩定的憲政秩序為前提,並和國內兩大在野政黨協商共組「大聯合內閣」,如此才是台灣久安長治之道,也方能共同應對並有效解決台海兩岸危機或國際政治的各種挑戰。(作者為台灣首府大學前校長、中選會前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