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政府上任滿月 股市、房價創新高 然後呢?

賴清德上任後繼續努力拚經濟,但這也可能造成一些社會分配不均的副作用。(照片來源/總統府flickr)

新政府上任滿月,眾閣員還在立法院奮戰,但賴清德總統已昭告國人,他在總統府內設了三個委員會,要親自擔任召集人,對比之前為了籌組新內閣,賴清德對財經閣員尋尋覓覓、費盡心思,「拚經濟」這件事在黃仁勳捲起全球AI狂潮,台股屢創新高後,已由內閣接棒,日前行政院長卓榮泰宣示,要在8月成立「經濟發展委員會」。

任何可以充裕民生、富國強民的政策,不會有人反對,肯定也是所有執政黨值得努力的目標。但卓榮泰口中所說的這個「經濟發展委員會」,是要就薪資、所得分配、財政金融,全方面提出福國利民政策,全力拚經濟。顯然民進黨政府也意識到「拚經濟」可能造成一些社會分配不均的副作用,而且問題大到他們不得不重視的地步。

國發會、經發會有什麼不一樣?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簡稱國發會)組織法第一條,開宗明義指出「行政院為辦理國家發展之規劃、協調、審議、資源分配業務,特設國家發展委員會。」而且它掌理的事項包山包海,包括經濟、社會、產業、人力資源、文化與族群,國土、區域及離島永續發展等等規劃、協調、審議及資源分配,還有行政與法制革新。而國發會的前身就是「經濟建設委員會」(簡稱經建會),經建會在2014更名為國發會,但二者職掌、功能相去不遠,都是規劃國家整體建設發展。

那問題來了,卓榮泰說的「要就薪資、所得分配、財政金融,全方面提出福國利民政策」,不就是國發會該做的事嗎?何以還需要另外再成立一個「經濟發展委員會」?看來他是想引進民間力量,結合產官學集思廣益,但這本來就是國發會該做了。

台股、房價屢創新高,「三中一青」有沒有受惠?

如果賴清德總統可以成立三個委員會,卓榮泰成立一個似乎也沒什麼不可以,只是自己都是大當家了,還紛紛開小灶,疊床架屋在體制外成立特殊任務「委員會」,加上行政院裡還有國土安全、災害防救、食品安全等各式各樣「辦公室」,愈來愈多的組織,可能會造成指揮系統紊亂,當意見不一時,會讓公務員無所適從,不知該聽誰的。

其實,「拚經濟」三個字背後有很多值得深思的事,不僅是左派、右派的路線之爭,更實際的是要如何維持社會穩定發展,在台股、房價屢創新高後,執政黨高興之餘,還要回過頭去看看人民生活有沒有變好?年輕人的相對剝奪感有沒有減少?貧富差距有沒有拉大?特別是被中國鎖定統戰的「三中一青」:中小企業、中南部、中低收入和青年,政府用力「拚經濟」後有沒有受惠?

98%中小企業有多少跟AI沾上邊?

先說全民瘋AI這件事,黃仁勳風潮讓身為台灣人很有尊榮,股票漲翻天,卻不是檔檔都樂透,沒錢投資的、或手中股票沒有跟漲的,加上很多沒跟AI沾上邊的傳統產業、中小企業,也是想樂也樂不起來,但政府資源有限,在做分配時傾全力發展AI,就會對非AI產業造成排擠。

根據經濟部去年10月發布的中小企業白皮書,「2022年台灣中小企業家數超過163萬家,占全體企業逾98%,創歷年新高紀錄;就業人數為913.2萬人,占全台就業人數8成,顯示中小企業為維繫台灣經濟發展與社會安定的重要基石。」這些中小企業,很多跟AI無關,是散布在中南部的產業TOP1或隱形冠軍,其中很多是民進黨堅實的支持者。

卓內閣有三位經濟部長?

當經濟部長、國發會主委、國科會主委都在為AI產業搖旗吶喊時,一時間讓人產生卓內閣有「三位經濟部長」的錯覺。AI錢景光明,台灣很有優勢,應該用力發展,但台灣產業不應該只有AI,如果只有AI相關產業得到關愛眼神,那98%中小企業裡絕大多數跟AI沾不上邊的該怎麼辦?

很多中小企業兢兢業業在打拚,力求產業轉型,他們提供的就業機會遠比AI產業多,政府集中資源發展AI之外,是否也能看顧養一下活最多台灣人、壯大台灣的中小企業?眺望天邊的彩虹,莫忘腳邊的玫瑰。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越南歡迎普丁來訪 增進俄越幾十年交情 無視美國的批評
張國煒旗下星宇航空力邀開球 郭泓志睽違13年將再度登板道奇
綠能煉金術?黃國昌揭台鹽綠能慘賠3.7億 虧光資本額綠營權貴卻狂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