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新政府520將上任 10大主題政見一次看

賴清德即將就任總統。圖片來源:REUTERS/Ann Wang
賴清德即將就任總統。圖片來源:REUTERS/Ann Wang

第16任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將在5月20日就職,外界對於其如何領導台灣四年十分關注。Yahoo奇摩新聞為網友分類以下十大主題,一次看賴清德選舉期間、政府交接期提出的重要政見主張。

  • 公平正義(包含內政、居住正義、多元族群等政策)

  • 兩岸論述(包含外交、國防、兩岸等政策)

  • 能源轉型(包含非核、綠能等政策)

  • 經濟財政(包含經濟、預算、稅收、金融等政策)

  • 教育文化(包含各級教育、體育文化等政策)

  • 交通通訊(包含交通觀光、公共工程、網路通訊等政策)

  • 司法改革(包含司法、考選、監察等政策)

  • 福利國家(包含衛福、環保、兒少、性別平權、社會安全等政策)

  • 年金改革(包含軍公教退撫制度、勞保、國民年金等政策)

  • 勞工權益(包含基本工資、移工、勞基法等政策)

賴清德政見 表格重點搶先看:

針對年輕族群關注居住正義議題,賴清德在選舉期間、2023年7月6日提出「住宅三箭」,呼應行政院「囤房稅2.0」政策,包括2032年達成50萬戶社宅供給,租金補貼增加至每年50萬家戶;推動「囤房稅」改為「全國總歸戶」方式計算,採「差額累進」方式課稅,非自住房屋稅率(囤房稅率)從現行3.6%調升至4.8%;延續「青年安心成家優惠貸款」政策,針對利息加碼補貼。

台灣為多元族群,關於客家議題,賴清德選前出席客家Team Hakka「揪團賴聊」親子派對活動時拋出6項客家政見,包括鼓勵在學校和公務機關可使用客語、讓客家年輕人安心就學、就業、推動客家美食、鼓勵客家文創、重視客家區域發展、台灣打造為世界客家的中心。

針對於原住民族的健康權議題,賴清德曾在國家願景發表會提出將根據《原住民族健康法》提出健康促進、醫療政策,讓原住民朋友的平均餘命能夠逐年延長。

賴清德當選後則提出將繼續深化台灣民主自由,他在2月28日出席「台南各界紀念二二八事件77周年和平追思會」時指出,將不斷反省檢討二二八事件,讓更多人了解事件本質,藉此進行國家重建,讓社會和解共生,也會向社會公布所有真相調查結果,繼續針對國家過去所犯下的非法工作進行平反,同時擴大對受難者及家屬的照顧。

他4月6日出席「100%言論自由:鄭南榕和自由時代」特展開幕時指出也說,將持續推動轉型正義工作,讓受苦難與迫害的人得到平反與國家的道歉,並恢復受害者名譽等。

曾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在2023年1月18日接任民進黨主席時,就宣示將依循總統蔡英文提出的「四個堅持」立場,包括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中華民國主權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主權不容侵犯併吞、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

接任民進黨主席同年7月在出訪友邦過境美國前夕,投書美媒《華爾街日報》,進一步提出「和平四大支柱」(Four-pillar plan for peace)的主張,重點囊括:建立台灣的威懾力、經濟安全是國家安全、與全世界民主國家建立夥伴關係、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

賴清德當選後,多次向國際友人重申穩定兩岸關係立場。他在1月25日接見美國聯邦眾議院「國會台灣連線」訪問團強調將持續捍衛台海和平穩定現狀。他在2月22日接見美國跨黨派議員訪問團也重申,以和平、對等、民主、對話等4個原則處理兩岸關係。此外,他在4月23日接見「美國聯邦眾議院跨黨派訪問團」時再度表示將落實「民主和平四大支柱」。

賴清德選後也對中國大陸喊話,他在4月24日民進黨中執會中表示,對於兩岸關係,他重申「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並且願意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和中國展開交流合作。在現階段下,希望兩岸之間可以理解、諒解、並尊重各自的立場,也要重視珍惜彼此的善意,由兩岸執政黨負責任的展開良性對話。

賴清德選舉期間多次提出將強化國防力量,他當選後即展開國軍訪視活動,此外,他在3月22日前往嘉義參訪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提出「讓台灣成為無人機民主供應鏈的亞洲中心」、「2030年產值達到400億元」的目標。

賴清德在選舉期間宣示將延續蔡政府施政方向,持續推動「非核、減煤、增氣、展綠」的能源轉型工程,他在去年10月19日說明淨零轉型策略,包括持續強化綠能發展及去碳化,讓台灣能夠逐步地達到淨零轉型的目標,目標2026年能源配比達到再生能源20%、燃煤30%、天然氣50%;2030年再生能源30%、燃煤20%、天然氣50%,其中的「燃煤」指的是9%至12%使用氫能,20%至27%使用碳捕捉,現在的燃煤機組將作為備用機組。

賴清德並主張,因應國際趨勢,推動碳定價跟市場機制,將採「碳費先行」再多元減碳,逐步邁向碳權的交易,以符合國際的標準。

賴清德當選後,透過參訪台灣關鍵產業,重申淨零轉型目標。他在3月19日參訪新竹科學院區半導體產業,為產業拜訪第一站,承諾讓半導體產業更穩固、更蓬勃發展;10天後出席「2024台灣國際工具機展」時,則強調政府將儘快對各行各業進行碳盤查,驅動產業致力於減碳轉型,有效達到國家淨零轉型的目標。

賴清德在4月26日參訪中國鋼鐵公司時,表示520上任後將與大家共同研商,讓中鋼的碳排符合國際要求,向2050淨零轉型目標邁進,他也強調,因應未來開徵碳費,企業必須思考相關配套措施,生產製造面也要不斷改進流程。

關於經濟財政議題,賴清德去年10月2日召開國家願景發表會,公布「創新經濟」與「智慧國家」兩大領域政見。產業創新方面,他主張持續與理念相同的國家簽訂投資保障協定,在印太地區成立產業園區,並在日本、美國、歐洲、印太設立海外創業中心,讓台灣成為經濟上的日不落國。

科技創新方面,賴清德提出將台灣打造為智慧科技島,包括強化半導體國家級戰略、促進AI產業化與產業AI化,政府將打造前瞻科技研發平台,投入半導體、人工智慧、量子電腦、低軌道衛星、太空科技、精準健康等領域的創新,另外,也將成立淨零的創新科技平台、人文社會科學及跨領域的科技研究平台、軟體的研發平台,帶動產業創新發展。

金融創新方面,賴清德宣示,必須要鬆綁法令,甚至建制新的法案,提供金融沙盒,讓金融業有可以科技創新的機會,此外,還將協助台灣的產業往ESG國家永續發展目標邁進。

最後,在創新創業方面,賴清德目標在5年內創造2萬個新創就業,新創投資金額每年能夠達到新台幣1500億元,10年內讓台灣成為創新解決的方案的淨輸出國。

賴清德去年9月12日在國家願景發表會公布「0到22歲投資未來世代」政見。針對6到18歲的國小、國高中學生,他主張推動雙語教育,包括英語、日語或其他國家的語言,還要提供學生國際化的學習環境,例如補助學校舉辦各種國際性的活動,讓孩子有機會參與國際化的學習。

對於18歲至22歲的大學生,賴清德主張設立百億的「學生海外圓夢基金」,鼓勵青年開拓國際視野,同時持續加強雙聯學制,鼓勵國際知名的學府在台設立海外分校,並邀請國際知名的學府來到台灣設立分校。

對於技職教育,賴清德表示,他支持開設學士後產業技術專業人才培訓專班,提供轉職或發展其他專長的機會,藉此解決學用落差的問題。

賴清德還提倡「教育平權」的概念,除了提倡全面落實高中職免學費、推動高中職均優化及社區化,以及減輕高教學費負擔,讓私立大學學生每年都可以得到3.5萬的補助,另也提出緩繳學貸、鼓勵公立大學增加優先入學名額給予弱勢的學生等主張。

此外,賴清德重視兒少心理健康的議題,他在去年10月24日的國家願景發表會中提出,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應該向下延伸至小學,並應推動《學生輔導法》修法,落實三級輔導機制,讓年輕族群的健康心理支持方案,能夠更加落實。

另一方面,賴清德也公布8大文化政見主張,包括推動「再造歷史現場2.0」計畫,推動系統性的文化保存;成立「國家語言研究發展中心」復振國家語言;推動「重建台灣藝術史2.0」計畫,促進藝術振興,並延續16歲至22歲的青年文化幣政策;推動博物館再升級;發展地方文化特色,推動地方創生,支持獨立書店、多元中小微型藝文產業發展。

政見還包括強化藝文工作者權益保障,包括保險、創作貸款、緊急救助、工時、性別平權、安全及智財權保障;發展「台流」經濟,政府來帶頭推動投資抵減、促進跨國合資合製;強化公共媒體及國際頻道、支持台灣OTT平台國際化。

賴清德也提出兩項承諾,包括寬列文化預算且逐年提高,從事各種文化建設,以及落實行政院的文化會報機制,要求各部會首長都要當「文化部長」,思維要有文化的思維。

賴清德去年11月8日出席「體育Team Taiwan」後援會成立大會時,提出8大體育政策主張,包括將成立「體育暨運動發展部」,兼顧運動產業發展;推廣全民運動,從小培養體育的能力;推動「黃金計畫3.0」,完善運動競技選手的培育與發展;推動「優秀運動選手輔導方案2.0」,強化選手就業輔導、就業扶植。

政策還包括推動競技運動全民化,仿效國外經驗推展社區型運動俱樂部,鼓勵民眾參與競技運動訓練與賽事;推動運動產業多元發展,鼓勵投資、拓展職業運動、健身運動及相關運動服務業規模;建立台灣品牌的國際級運動賽事;及每年體育預算突破新台幣200億元。

賴清德去年8月20日參加民團舉辦的還路於民大遊行時表示,將秉持「以人為本」、「智慧科技」兩大原則,落實行政院通過的「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草案,並承諾未來會結合執政黨、在野黨共同努力,改善各縣市交通路況,預計2024年底前針對優先的600個路口進行改善。

賴清德主張在2030年將道路死亡案例降低50%,2040年則要達到零死亡的目標。

對於數位平權議題,賴清德去年6月30日出席中華電信績優人員表揚大會時致詞說,面對5G新時代,他期許能做到區域、民眾及產業的數位平權,希望能夠注意都市與偏鄉落差,以及民眾經濟差異及產業需求,讓台灣得宜因應數位轉型,在國際上更具競爭力。

針對社會高度關注的司法改革議題,賴清德去年7月29日出席全國律師賴清德後援會成立大會時,提出司法革新3大目標,包含將法律服務視為人權,未來的法律服務要有可近性、普及性、方便性;建構完整的法律制度,打擊黑、金、槍、毒、詐;最後是守護台灣,當國家面臨專制跟民主選擇時,引領台灣往正確方向走。

此外,包括民間司改會等18個民間團體去年10月25日拜會民進黨中央黨部,提出建立公開對話的機制、納入民間參與的「司法改革委員會」等訴求,賴清德當場允諾說,他認同要廣納民意,建立公開對話機制以凝聚共識。他呼應民團的訴求說,由常設性的機制來落實司改,是值得檢討、執行的方向。

賴清德出身醫界,選舉期間多場國家願景發表會聚焦社福議題。他在去年9月20日召開國家願景發表會,宣示將通過「健康憲章」,未來重大建設或者是政策的提出,不可以違反健康原則。他也主張改善醫療人員的工作條件、護病比入法。

賴清德提出在現有長照「2.0」政策基礎上,繼續推動「長照3.0」政策,包括強化失能者照顧、持續推動社區式長照服務、建立一體式的社區長照服務。

他並宣示未來要成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目標2030年癌症死亡病人減少3分之1。此外,他主張用智慧醫療結合健康照護,未來將推動生醫產業規模達到兆元,且要建制健保及基因的巨量數據,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提升醫療服務的水準。

針對弱勢族群,賴清德去提出推動「社會安全網2.0」,包括隨台灣經濟及平均收入提升,與時俱進檢討貧窮線,確保優質NGO的運作穩定性,及將去年8月剛上路的「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向下延伸至小學,鼓勵遭遇心理困境的兒少勇於求助與善用心理諮商。此外,他也提出4年內將非法藥物終身盛行率降至1%的目標。

對於身心障礙族群權益,賴清德表示,將補助老舊公寓增設電梯、升降機等設備,提供修繕住宅貸款、利息補貼,讓身心障礙者的生活空間能夠更加友善,並將針對住宿機構服務使用者返家期間,強化提供臨托、短托、輔具、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等資源。

此外,延續蔡政府「0-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賴清德選後於3月25日接見「第31屆幼鐸獎得獎人及中華幼兒教育策進會陪同人員」時承諾,未來將進一步推動「0-6歲國家一起養2.0」,減輕育兒家庭的負擔,保障教保人員的待遇,包括增加0-2歲托育費用補助。以第一胎為例,使用公托者補助提升至新台幣7000元,使用準公共托嬰或保母服務者補助提升至1萬3000元;第2、3名子女則分別再調高1000元、2000元。

賴清德總統選戰期間並未發表關於軍公教年金改革、軍公教加薪的相關見解,而是主要聚焦於勞保議題。對於勞保如何永續,賴清德去年11月29日出席由勞工團體舉辦的「工」辦勞動政見發表會時,承諾「政府不倒,勞保就不會倒」,當選總統後,除了會持續挹注公務預算,讓勞保基金存續,政府也會負責。

選後的五一勞動節也針對勞保基金表示,今年編列公務預算1,200億元、疫後特別預算100億元,政府自2020年起迄今已編列總計 2,670億元預算撥補勞保基金,維持制度、穩健運作,未來也會持續辦理,確保勞工給付權益。

賴清德去年9月12日召開國家願景發表會時,提出將以4個對策,強化青年工作者權益保障,包括完成最低工資立法,持續調高基本工資,改善青年就業情形;補助在職青年參與職訓;強化非典型勞動在薪資、工時、休假、保險等基本勞動權利;支持青年創新創業。

當選後的第一個五一勞動節,賴清德在臉書發文,再度強調就任後將從調升工資、建構完善的最低工資審議機制、持續撥補勞保基金等三面向,確保勞工權益,且6月起試辦彈性育嬰假,未來視試辦情形再擴大。

賴清德表示,數十年來,民進黨一直與勞工朋友站在一起,像是推動《勞工保險條例》修正,讓中斷六年以上或前一份工作年資可以被採計,或推動可攜式的退休金帳戶,都是為了給勞工更安心的退休生活。

賴清德即將上任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未來4年如何領導台灣前進?讓我們一同監督。

審稿編輯:黃婉婷

看更多相關新聞
520條件說挨轟 鄭文燦撤告朱立倫
賴清德宴綠委 「520後反守為攻」
未鬆口出席總統就職典禮 侯:將參加5/23內閣會議
未循往例 賴520就職未邀沖繩知事
淡水河上空「戰機凌空」!520典禮倒數 全兵力訓練陸續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