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的讀書會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賴清德上台後,曾邀請他「讀書會」的同伴童子賢入閣,讓人不免好奇,這個神祕的「讀書會」究竟是什麼東東?

早在國共鬥爭時期,「讀書會」經常是政治異議分子用來結交政治理念相同的同志、彼此交換政治理念及討論如何組織政黨來爭取政治地位的工具。

國民政府遷台後,潛伏在台灣發展工作的共產黨員,更擅長邀請知識分子加入他們的「讀書會」,選擇馬克思理論的書籍來研讀,藉以對這些知識分子進行洗腦,讓他們政治立場逐漸左傾。

到了黨外抗爭時期,黨外人士,也常組織「讀書會」來結交政治理念同樣是反國民黨、支持台獨的朋友;他們所選擇的書,也多半是政治或哲學方面的書籍。

工商界人士也常組織「讀書會」來廣結善緣。因為許多工商界大老是黑手起家,讀書不多,因此藉由交換閱讀管理、財經、國際關係書籍的心得,來填補自己在這方面的不足。又因為大老闆們的空餘時間有限,便能藉由讀書會的會員,涉獵各種書籍,然後定期集會來分享讀書心得。這樣的「讀書會」便能教學相長,是工商界大老們最喜愛的高雅活動。

隨著時代變遷,讀書的人口逐漸減少,一般人花在讀書的時間也變少了。多數年輕族群習慣從網路上獲取各種知識,有點像速食,狼吞虎嚥、不求甚解。君不見捷運上、公車上,再也看不到有人低頭在讀書了吧?

Z世代或曰80後的年輕族群,很少人會去買書來讀(漫畫書除外),他們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靠的是網路社群,沒人會有興趣去參加什麼讀書會,似乎只有他們的父母,中年以上的阿北們,才會去參加無聊的讀書會!

話說賴清德的「讀書會」,可上溯至2020年當他還擔任副總統時,便開始在他心中醞釀。由於他與蔡英文的關係敏感,所以不便組織什麼基金會或智庫與蔡打對台,所以他發揮「創意」,決定成立一個規模與形勢較為低調的「讀書會」,邀請專家學者請益,商討國家大政議題。「讀書會」選在下班後,在台北市的仁愛路三段、副總統官邸進行。「讀書會」的第一年,由賴清德本人一手主導。他邀請了8位企業界、學界好友,每周一次聚會讀書,討論與國家發展有關的議題。說白了,「讀書會」就是變相的「智庫」。讀書會與賴的心腹們大夥都心照不宣:賴副總統正默默準備參選總統;他需要有國家領導人的格局涵養、專業知識,與決策智能,來補足他學識及經驗上的不足。

果然在他當選總統後,這個「讀書會」就變成他的私人「智庫」;組織內閣時,就會向這個「讀書會」借人請益求才。

俗話說:「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與其他幾位總統候選人相較,賴清德的確比其他兩位更做足了擔任總統的準備。

賴清德的「讀書會」固然低調,但其實是他的私人智庫、選前的影子內閣。這種創意思維與準備,值得其他兩位忙著黨內外鬥爭的藍白總統候選人好好學習。(作者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