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祥蔚》重現畫壇奇才郭雪湖的美麗境界

賴祥蔚》重現畫壇奇才郭雪湖的美麗境界
賴祥蔚》重現畫壇奇才郭雪湖的美麗境界

【愛傳媒賴祥蔚專欄】如果問:這幾年最好看的臺灣人物傳記是哪一本?郭松年寫的《望鄉:父親郭雪湖的藝術生涯》絕對名列前茅。

除了美術界的人士,本來知道郭雪湖這位臺灣前輩畫家的民眾或許不會太多,這幾年因為有電視劇與傳記接連介紹,郭雪湖漸漸重新得到應有的重視。

郭雪湖是日治時期的臺灣最頂尖的畫家,也是臺灣膠彩畫的先鋒。郭雪湖本名郭金火,自幼家境清寒,本來沒有條件走上花費不便宜的美術之路,但是寡母卻全力支持兒子的美術夢,郭雪湖也不負母親的期待,在19歲時畫作就入選了第一屆「臺灣美術展覽會」,轟動全臺,一舉成名。郭雪湖擅長的膠彩畫,是源自唐朝的傳統藝術,但是後來在本土的傳承不順,反而是在日本發揚光大,郭雪湖得其精髓,讓國粹重光,本來是大功一件。但是日本戰敗離臺之後,有人刻意渲染郭雪湖畫的是日本畫,不是國畫,這嚴重影響了郭雪湖在臺灣的美術生涯。儘管如此,郭雪湖始終沒有放棄對膠彩畫等美術的追求。郭雪湖與夫人林阿琴是畫壇佳偶,女兒郭禎祥、郭香美以及次子郭松年都是畫家,傳承了父母親對美術的熱愛,長子郭松棻則是小說家,可惜英年早逝。

西元2016年《紫色大稻程》電視劇上演,讓很多觀眾因此對日本統治時代的美術家們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

很多人因此第一次知道郭雪湖。他的故事太精彩了,但是先前在臺灣,知道郭雪湖的民眾其實非常少,真的非常少。

《紫色大稻程》電視劇很活潑,其實謝里法教授的同名原著《紫色大稻程》更有不同於電視劇的精彩與深刻,引起對郭雪湖更大的興趣。儘管如此,書與電視劇講的都是一整個大時代,描寫的層面非常廣,不是只呈現郭雪湖而已,所以看完不免覺得對郭雪湖的認識還不夠全面。

還好,西元2018年《望鄉:父親郭雪湖的藝術生涯》這本書出版。書名與封面設計很有水準,不過乍看之下,會讓人以為只是一本有追思文字的畫冊集,彷彿是一位兒子表達對父親的思念。這樣的書會好看嗎?從一般同類書的情況來看,出這種書的紀念意義居多,裡面的內容往往只能引發親友的追思與感念,對於一般大眾讀者來說,恐怕不會太好看。

但是只要一翻開看,就會知道先前的擔心與質疑都錯了,完完全全錯了。

這是一本感人的傳記,因為《望鄉:父親郭雪湖的藝術生涯》讓讀者宛如進入了郭雪湖的成長世界,對他一路走過歷史、成為畫家、遭遇人生重大影響的心路歷程,包括每一幅畫的創作心境,都能有非常直接的感受,於是讀者不只跟郭雪湖一起走過美術家在大時代的一生,也鮮明看到了臺灣美術的發展歷程。

最難得的是,郭松年書寫父親郭雪湖,不只寫出最真實的一面,而且大量考證相關史料並且對比父親用日文寫下的日記,加上他傳承了畫家的天分,而且撰寫的心態也繼承了父親的人格特質,充滿了包容以及智慧,因此呈現出來的歷史、溫情、洞見,都使得這本傳記非常值得推薦。

這本傳記的書名叫做《望鄉:父親郭雪湖的藝術生涯》。為什麼望鄉?為什麼離鄉?書裡面沒有提出膚淺的指控,而是讓我們置身於郭雪湖當年的心境當中,自己去理解,於是讀來充滿了將心比心的不捨,不知不覺已然眼眶泛淚。

三國時期的曹操曾經讚賞「生子當如孫仲謀」,金句流傳至今。從郭雪湖寡母的角度來看,生子當如郭雪湖,為寡母與家族爭光。從郭雪湖的角度來看,生子當如郭松年,以一本絕妙好書,為父親記錄並且重現精彩的美麗境界。

作者為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歷史作家

照片左起依序為郭松年夫婦、郭香美、賴祥蔚

●本文原刊於《醒報》,改寫重刊。

●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