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美國錢,史上最好的時刻!越洋直擊新東進》跳出美中台三角貿易,製造鏈正重組

賺美國錢,史上最好的時刻!越洋直擊新東進》跳出美中台三角貿易,製造鏈正重組
賺美國錢,史上最好的時刻!越洋直擊新東進》跳出美中台三角貿易,製造鏈正重組

撰文者:蔡茹涵、楊少強

1. 地緣政治緊張,催生台灣歷來最大對美投資。華盛頓當局點頭,史上首次國家規格的台灣展在美國首府舉行,從傳產、5G到電動車,台股1/3營收廠商,全為「直銷美國」而來。

2. 拜登大撒法案利多,底特律翻身新電動車天堂,這裡不久前上演3大車廠最高等級的洽商!讓20多家台商「大手牽小手、大廠帶小廠」整串移入、忙組隊卡位。

3. 西進到東進,做生意邏輯大翻轉!汽車零件界好市多把MIT新品搬到底特律、手搖飲霸主慢攻美國秘訣公開。

4. 「我們是夾心餅乾⋯你沒辦法選邊站,選了會很慘!」台商大遷徙下企業主第一手告白。

10月中,一場不尋常的展覽,在美國華府舉行。

我們抵達位於美國商務部正對面的雷根大廈會展中心,從館外、大門到臨近地鐵站內,舉目可見「台灣形象展」(Taiwan Expo USA)字樣的巨型旗幟。

這,是史上第一次,美府同意外國人在華府舉辦國家規格展覽,不僅美交通部、國防部等官員與近10名議員到訪,連重要買主通用、福特與Rivian電動車等大廠也來了。

攤開台灣參展商名單,光16家企業營收總額,就占上市櫃公司年營收36%。不僅鴻海、和碩、台達電等科技大廠,全派出一級主管出席,更有紡織股后聚陽展示最新智慧衣、AR眼鏡龍頭佐臻現場搭建「虛擬手術台」⋯。

這一次,為何台美雙方高度重視?這些指標性企業,又為何而來?

答案是:直銷美國!

何謂直銷美國?過去的台美商務,多採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美國銷售的三角貿易;如今越來越多台灣企業,直接運用美國的人才、土地、原料等生產要素,打入當地2B或2C市場。

「現在,是台美40年來關係最好的時候!」曾任外交部部長的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直言。台灣赴美投資、外銷美國比率,雙雙創下近年來新高;美國更成為台灣僅次中國的第2大投資國。

現在的台灣商人,早已不是提著一卡皮箱,飛到美國接單,而是直接進駐當地,在美國人的家門口開店!

「近2個月,想申請加入(新東向聯盟)的公司,多到每天排4、5個訪談都審核不完!」台灣新東向全球產學研聯盟協進會執行長陳孝昌證實,史上最佳的台美關係,確實加速企業赴美布局。

在亞利桑那州首府鳳凰城設廠的台積電,正是這波台灣服務業東進的最佳推手。例如全美市占率最高的台灣手搖茶歇腳亭,就藉此擴張版圖,將在台積電工廠車程約15分鐘的大片土地,打造全美第一座台灣城(Taiwan Town):「我們可組餐飲國家隊,帶30個餐飲品牌一起出海!」

小至餐飲業,大到電動車供應鏈,都準備「大手牽小手、大廠帶小廠」整串移入,組隊搶賺美國財。「我們接下來會在美國建立自己的MIH Park(園區),目標2到3年內,衝到年產10萬輛電動車!」站在會場展出的Model E車型前,鴻海MIH電動車開放平台執行長鄭顯聰自信表示。

從傳產、晶片、5G到電動車等,美國政府的政策吸引眾多台灣企業投入,也帶動前所未見的東進商機與新就業機會;另一個現場,我們也看見台灣電動車供應鏈緊跟美國3大車廠,實現美國夢的企圖⋯。

然而,這場從西進到東進的大遷徙,台商面對打散重組的製造鏈,究竟有何優勢與挑戰?夾在中美之間「只能做,不能說」的中小企業該去嗎?未來又該如何布局避免被打壓?本期報導將有專文深度解析。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1825期。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劉潤:在微軟工作14年、年薪7位數⋯我為何選擇「歸零」
明明沒缺人,職缺卻掛著整年不撤?有這3個特徵的工作,別去
生活都奉獻給家人⋯何時才能為自己而活?一個人過日子的阿嬤被日本年輕女性奉為偶像
職場英文》老闆説we got a few days' grace,不是說「Grace會和我們工作幾天」
供應鏈風暴才要開始!傳台積電3奈米大客戶砍單⋯誰會受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