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者不全拿 藍白盡速整合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距離總統大選只剩3個月,不低於6成的選民樂見政黨輪替,但「藍白合」卻在只有放話、沒有諮商的狀況下難產,令非綠選民焦慮。若現況持續,將因非綠不團結,坐視相對少數政黨贏者全拿,並將國家導向戰爭,可謂事關重大。

藍白陣營並非不知「合則兩利、分則兩敗」的道理,但關鍵在於目前我國憲政設計是大選「贏者全拿、正者全要」,所以大家都只想幹老大,不願屈就老二。白營自認民調高,當然該比民調,甚至要求民調輸者退選;藍營則認為我的「陸軍」強,白營只有「空軍」,也沒人才,如何打選戰?當然該由我挑起大樑。

內閣制國家比較簡單,合作要談條件時,有現成國會席次來代表政黨實力,做為籌碼進行諮商。但我國憲政設計不同,不易引用西方的合作模式。然而,可以把握西方政黨合作的關鍵原則,就是「贏者不全拿、輸者不全失」,或「正者不全拿、副者不全失」,就可顯著減少放話,大幅提升合作的可能性。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經常提到,藍白合要談理念合作,別給選民分贓的感受,這的確有理。但由於時間有限,目前最重要的是先合作、取得執政權,再談後續合作為宜。

那麼,如何合作才能「正者不全拿、副者不全失」?一個簡單的模式是讓擔任總統候選人的政黨掌握2/3的中央機構、出任副手的政黨拿下1/3;也就是行政院、14部、9會、2總處、2委員會、3獨立機關與央行、故宮,共計33個機構中,合作的正者政黨掌握22個、副者政黨掌握11個;而兩黨確切掌握的部會則以輪流優先挑選來確認,如果藍營為正,可能先挑選行政院長,再來就讓白營從所有部會中挑選其最重視且有適當人選的部會,接者又由藍營從剩下的部會中挑選一個部會,如此輪流挑選到擔任副手的政黨用完其11個機構名額,剩下的都是正者政黨的配額。其他4個院可以各分配2個,比照次序先後挑選。附屬的國營事業或機構,則看屬於哪個部會,由部會首長所屬的政黨選擇任命人選。

政黨合作會讓職位分配變得複雜,但若依照上面模式處理,龐大國家機器的職位分配就變得很簡單,也可兼顧合作政黨的重視、偏好,及掌握人才的適宜度。大家不必懷疑白營缺乏人才,據說登記其不分區立委者已高達數百人,而近年來也有不少和其合作的菁英和專家可執掌政務。

重要的是,藍白應盡速將合作構想明確勾勒,啟動整合機制,才有足夠時間進行合作,取得執政權來導正國家發展,否則極可能都會成為讓國家沉淪的「歷史罪人」。

(作者為亞太綜合研究院高級顧問、中華貨幣金融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