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極左或極右?法國被拋入未知領域 《經濟學人》:大選結果可能出現這種國會

法國總統馬克宏9日宣布,將在未來30天內提前舉行下議院國民議會選舉,6月30日舉行第1輪,7月7日舉行第2輪,極右翼國民聯盟在民意調查遙遙領先,緊追在後的是左翼政黨聯盟新人民陣線。法國可能即將出現極右翼或極左翼領導的政府。英國期刊《經濟學人》指出,這將是法國二戰後極其關鍵的一場選舉,法國正被拋入未知領域。

馬克宏(Emmanuel Macron )領導的執政黨「復興黨」(Renaissance)在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選舉遭遇慘敗,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RN)得票數超過馬克宏中間派聯盟的2倍。馬克宏9日宣布提前舉行下議院國民議會選舉,目前已形成3個主要政治集團。

馬克宏的猜測是國民聯盟在歐洲議會的得票數是誇大的抗議票。然而,《經濟學人》指出,選舉往往關乎動態,現在法國選民似乎決心想要改變,他們不認為馬克宏降低了法國的通貨膨脹率及失業率,也不相信他在新冠疫情期間及新冠疫情後一段很長的時間內限制了能源費用。

<cite>2024年6月9日,法國總統馬克宏投下他的歐洲議會選票。(美聯社)</cite>
2024年6月9日,法國總統馬克宏投下他的歐洲議會選票。(美聯社)

極右翼與極左翼民調領先

極右翼國民聯盟(RN)在民意調查遙遙領先,緊隨其後的是左翼政黨聯盟「新人民陣線」(New Popular Front),而這兩者都可能意味著極端主義政治、經濟民粹主義、金融不穩定。馬克宏的盟友越發擔憂可能在大選中慘敗,一名部長向《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表示:「他犧牲了我們。」

勒潘(Marine Le Pen)領導的國民聯盟目前在國民議會577個席次僅占88個席次,根據法國民意調查所(Ifop)15日發布的最新民調結果,國民聯盟的支持率是35%,將領先第一輪投票,而其他民調顯示該黨的支持率為30%。分裂的中右翼共和黨(LR)目前在國民議會擁有61個席次,目前的民調支持率為7%,許多共和黨人正與國民聯盟合作,這讓該黨打破封鎖,從此不受主流限制。

<cite>2024年6月9日,法國極右翼領導人勒潘(左)與國民聯盟主席巴爾德拉(Jordan Bardella)發表演講。(美聯社)</cite>
2024年6月9日,法國極右翼領導人勒潘(左)與國民聯盟主席巴爾德拉(Jordan Bardella)發表演講。(美聯社)

最重要的是,選民似乎不再為支持國民聯盟而感到羞恥或緊張。早在2023年12月,認為國民聯盟是「民主威脅」的受訪者人數(41%)首次少於認為不會構成「民主威脅」的人數(45%),勒潘的政黨洋溢著勝利的喜悅。

同一項民調中,共產黨、綠黨、社會黨(PS)、梅蘭雄(Jean-Luc Melenchon)領導的極左翼政黨「不屈法國」(La France insoumise)組成的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落後國民聯盟9個百分點,復興黨領導的中間派以19%的支持率位居第三。

《經濟學人》指出,理論上,除非候選人在第一輪投票獲得超過50%的選票,否則獲得至少12.5%註冊選民支持的候選人都將進入第2輪投票。各方會進行交易,聯手對付競爭對手。

法國媒體《費加洛報》(Le Figaro)根據歐洲議會的9日選舉結果進行分析,認為6月30日的第一輪投票中,國民聯盟可能在近3分之2的選區名列第一。由於勒潘努力讓國民聯盟更像樣,擺脫以前的凶狠形象,國民聯盟的支持基礎已經從法國東北部工業區及南部擴展到村莊及郊區,甚至西北部的布列塔尼(Brittany)。此外,根據這項分析,在第2輪投票中,國民聯盟的候選人將面對的不是復興黨的候選人,而是左翼政黨聯盟的候選人。復興黨的候選人將只進入41個選區的第2輪投票,其中一半位於巴黎地區。

中右翼共和黨領袖齊歐堤(Eric Ciotti)推舉超過62名候選人與國民聯盟結盟,這個決定導致該黨開會趕走他,隨後法院宣布共和黨的驅逐決定無效,這讓齊歐堤得以主張對該黨的標誌及財務的權利。一些共和黨人被迫站在「共和右翼」的旗幟下,反對齊歐堤與國民聯盟結盟的共和黨人表示,無論如何,他們都會提名近400名候選人。

<cite>法國極左翼政黨「不屈法國」領導人梅蘭雄。(美聯社)</cite>
法國極左翼政黨「不屈法國」領導人梅蘭雄。(美聯社)

《經濟學人》指出,左翼的情況同樣超現實,選舉的權宜之計戰勝了深刻的政治分歧。根據14日宣布的選前協議,新人民陣線宣布了一系列民粹主義經濟政策,這些政策將扭轉馬克宏執政以來的大部分政策,包括將最低工資提高13%至每月淨收入1600歐元,將法定退休年齡從64歲降低至60歲,在成本穩定的情況下限制能源價格,並恢復財富稅,社會黨的回報是承諾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

然而,幕後其實是爭奪這個聯盟控制權的角力賽。6月14日,梅蘭雄取消「不屈法國」3名他不喜歡的候選人資格,並任命曾因家暴被判有罪的親密盟友卡特南斯(Adrien Quatennens)取而代之。不屈法國的議員魯芬(François Ruffin)指責該黨「愚蠢」及「宗派主義」,並宣稱該黨更喜歡「毆打妻子的男人……而不是敢於與大老闆意見不同的同事」,隨後卡特南斯下台。

6月15日,社會黨的前總統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宣布,他將代表中部科雷茲(Corrèze)參選,並將自己描繪成反極右翼的堡壘,宣稱「形勢嚴峻」。奧朗德同意在左翼聯盟的領導下競選,這賦予了該聯盟合法性,而他試圖奪取該聯盟的控制權。

可能的選舉結果

《經濟學人》指出,這次大選最可能的結果仍然是懸峙國會(hung parliament,沒有單一政黨在國會取得絕對多數),其中最大黨將是國民聯盟。馬克宏帶領的聯盟面臨巨大失敗,那些與馬克宏聊過的人透露他仍然「鬥志旺盛」,並決心不屈服於所謂的「失敗精神」。

馬克宏的支持者指出,讓人民做出決定也需要勇氣。但人們似乎被一種dégagiste(擺脫他們)的熱情吸引。法國看起來越來越接​​近進入極右翼或極左翼領導政府的未知領域。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