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東京「墨田北齋美術館」 看見藝術大師的美麗和韌性

「墨田北齋美術館」就建造在近臨社區住宅和鐵道旁的空地,建築物的外牆能夠反射周圍地景,站在外面看美術館有很寧靜親切的感覺。(圖片來源/詹長權臉書)

在這次訪問學者的旅途中有機會順道前往住處附近的「墨田北齋美術館」(英文名稱:The Sumida Hokusai Museum)參觀,這一間由著名的建築師「妹島和世」為了彰顯墨田區在地偉大藝術家「葛飾北齋」的藝術成就和做為促進社區產業及觀光發展的地方活化據點所興建的美術館,自平成28年(2016年)起開館營運。

美術館就建造在近臨社區住宅和鐵道旁的空地,建築物的外牆能夠反射周圍地景,站在外面看美術館有很寧靜親切的感覺,繞著建築物走一圈可以體會到美術館很能融入當地景觀和社區,館內展覽的佈置和動線也很簡單很自然,這樣子的安排很奇妙的會吸引參觀者循序漸進的看完每一件展出的作品。

「墨田北齋美術館」自平成28年(2016年)起開館營運,繞著建築物走一圈可以體會到美術館很能融入當地景觀和社區。(圖片來源/詹長權臉書)

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1760至1849年)在墨田區出生且在其長達90年的主要人生時光都在墨田度過且留下了多幅名作,是十足的在地藝術家。但是他的作品在1867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被日本以外的地方更廣泛地知曉,博覽會中浮世繪連同多種美術工藝品的大膽構圖和鮮明色彩興起了日本主義(Japonism)的潮流。這不就是全球化中所欲達成的是所謂全球在地化(globalocal)的境界?

美術館內展出的代表作有《富嶽三十六景》系列和《北齋漫畫》,其中《富嶽三十六景——神奈川衝浪裡》是最為世人所熟知的作品,這件曠世巨作在311大地震引發日本海嘯的大災難後,更是人類努力建立因應天災的堅韌社會(resillient society)的一個重要象徵。

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在墨田區出生,且在其長達90年的主要人生時光都在墨田度過且留下了多幅名作,是十足的在地藝術家。(圖片來源/詹長權臉書)

《富嶽三十六景——神奈川衝浪裡》在311大地震引發日本海嘯的大災難後,是人類努力建立因應天災的堅韌社會(resillient society)的一個重要象徵。(圖片來源/詹長權臉書)

我在新冠大流行之際有幸參與亞太地區的民間人士和企業共同在台美兩地創立的國際性智庫「亞堅會」(CAPRI),這一個智庫以堅韌(Resillience)作為核心概念,期望透過政策研究來提出人類因應疾病大流行、氣候危機、經濟發展困境時所需要的良善治理、政策和科技的創新。

日本是CAPRI研究區域內重要的國家之一,在墨田遇見北齋美術館和認識葛飾北齋的經驗,帶給我許多的啟發也觸發了我不少的的想像,這真是訪問學者學術交流之外一次令人難忘的文化體驗的意外之旅。

本文由詹長權授權轉載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蔡英文30日與美眾議院民主黨領袖傑佛瑞紐約會面 傳達4項訊息
台中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 原汁原味的台灣人情
郭台銘宣布爭取國民黨2024總統提名 拋避戰訴求:不能讓民進黨繼續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