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府城大南門」 感念先人奉獻

記者王勇智/專題報導

擁有半月形城牆的府城大南門,老臺南人稱為「南門城」,是當前臺灣僅存的「甕城」。走進大南門,遊客可以登上城牆,發思古之幽情、感念先人捍衛家園的貢獻;如今大南門周圍已整建成為「府城南門公園」,民眾常圍聚老榕樹下聊天、乘涼,成為當地休憩閒聊的好地方。

半月形城門設計 臺灣僅存甕城

大南門建於清雍正3年,為清朝府城通往鳳山地區的交通要道,初為木製城牆,乾隆時期改以石材、磚土興建。道光年間為加強防禦,添建半圓形的外廓門;當時城內為熱鬧的市集,城外則是荒涼的墳區,並聚集許多不法分子。而半月形的城門設計,為一旦敵人來犯時,只要假裝外廓門被攻破,讓敵人進入外廓與城門之間的狹窄空間,就可以「甕中捉鱉」,故稱「甕城」。

登城牆觀美景 休憩好去處

日據時期,大南門經過日本人的整修,並以此為中心創設公園;抗戰勝利後大南門城樓年久失修,直至民國64年,臺南市政府將城樓修建為鋼筋混凝土構造,但石造城門及城垣大致維持日據時期整修後的模樣。此外,文化部於民國109年審議通過「臺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蹟」為國定古蹟後,大南門也升格成為國定古蹟。

遊客來到這裡,除可登上城牆、欣賞風景,並想像清朝時期,官兵捍衛家園的光景;也可以前往城門旁的「碑林」,一睹裡面收藏著「改建臺灣府城碑記」等許多具有歷史價值的石碑。此外,在「府城南門公園」裡的「南門電影書院」,原為日據時期、負責廣播放送任務的「臺南放送局」,如今現場除陳展電影產業相關設施外,並固定播放經典影片,是回味過往影視風格的好地方。

臺灣府城大南門為國定古蹟。(記者王勇智攝)

現場設置仿製的古砲,模擬當時官兵捍衛城門的場景。(記者王勇智攝)

民國64年,臺南市政府將城樓修建為鋼筋混凝土構造,擁有半月型城牆的府城大南門,是當前臺灣僅存的「甕城」。(記者王勇智攝)

遊客來到府城大南門,可以登上城牆,發思古之幽情、感念先人捍衛家園的貢獻。(記者王勇智攝)

「府城南門公園」內的「南門電影書院」,原為日據時期、負責廣播放送任務的「臺南放送局」。(記者王勇智攝)

府城大南門周圍整建為「府城南門公園」。(記者王勇智攝)

老榕樹下是當地居民休憩閒聊的好地方。(記者王勇智攝)

順遊周邊景點

交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