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紐約》美國AI應用快速滲透服務業 校園內已開始出現反思

人工智慧浪潮來襲,Apple本周於美國加州總部登場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也以未來可能在蘋果裝置操作系統集成OpenAI做為開場。(攝影/許曉嘉)

人工智慧浪潮勢不可擋,日常生活的應用已經無所不在。在美國,幾乎各大服務業第一線的線上客服人員已大量換上AI系統,科技巨頭Apple本周於美國加州總部登場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也以未來可能在蘋果裝置操作系統集成OpenAI做為開場。

然而這項消息並不令所有人都開心。儘管蘋果官方特別重新定義AI是Apple Intelligence。但同樣人在加州的伊隆馬斯克(Elon Musk)-Tesla及SpaceX創辦人立即反應表示這是一項無法接受的安全違規。

電信、零售、航空、飯店...美國各大服務業線上客服大量換上AI系統

AI相關技術與應用崛起短短幾年,如今已經快速滲透到許多行業和日常生活中從工作、娛樂、甚至學習等等各方面的應用,雖然便捷,也衍生出許多問題。

生活在美國,很容易發現到現在各大服務業不論電信業、零售業、航空、飯店等等位於第一線的線上客服都已很難接觸到人類、而是大量改成AI系統。AI系統無法分類或解決的問題才會轉接到真人客服。

AI用於工作環境為老闆們節省了不少人事成本、也省掉了許多人員管理上的麻煩。偏偏AI也被很多偷懶的學生應用到寫作與報告,這可讓老師們覺得不妙。

為了阻撓學生們直接把AI生成的內容複製貼上,有些學校已經導入特殊的寫作程式,學生們必須使用這個寫作程式來寫作,但只要寫作程式打開,個人裝置就無法進行上網查資料等其他功能。

雖然還是有些「抄性」堅強的學生仍然一邊使用手機AI生成出內容、然後一邊打字到學校的寫作軟體,但從蛛絲馬跡看得出有些人對於AI或許已出現反思。

去中心化、融合集中式AI與分散式AI為趨勢

到底AI演算是怎麼運作的?早期AI運算多為將資訊放到中央資料中心集中運算,Chat GPT就屬於集中式AI。分散式AI為了去中心化,則是在個人裝置上進行AI運算。

為了降低中心癱瘓風險,同時又透過不同節點之間協作,現在業界在進行AI運算時基本上已逐漸融合集中化、分散化,以及既集中又融合等等三種方式。

主要是依據使用者或是環境差異來進行AI運算。例如蘋果將Siri整合Open AI就可能是一種整合集中式與分散式的作法。

修正語法可使資訊傳輸在不同演算法無法流通

至於如何確保資訊傳輸過程的安全性?現在有一種做法則是拿別人的程式演算法,在自己的伺服器運算,並存在自己的伺服器裡。

但這需要程式演算法提供者和邊緣運算工程師逐條檢驗演算法,避免個資因為演算過程而外洩。

當然AI演算法也有開源版。工程師可以將Open AI演算法開完版買回來後,進行內部語法修正,這樣可使不同演算法之間的資訊傳輸互不流通、保護個資。

如何確保iPhone使用者的安全與隱私受質疑

對於蘋果發布未來可能在蘋果裝置操作系統集成OpenAI這項消息,向來充滿美國冒險精神的馬斯克在短短幾小時後就迅速做出回應。

馬斯克認為,未來訪客都必須在門口被檢查它們的蘋果裝置。因為蘋果既然無法自己製造屬於他們的AI,不可能確保OpenAI能夠保護iPhone使用者的安全和隱私。

言下之意就是蘋果的Siri系統不夠厲害,所以只好跟OpenAI合作,未來Siri語音助理內的演算法會嵌入ChatGPT AI,讓使用者提出的問題靠ChatGPT回應。

向來充滿美國冒險精神的Tesla及SpaceX創辦人伊隆馬斯克對於蘋果未來可能在操作系統集成OpenAI,他認為是不可接受的安全違規。(攝影/許曉嘉)

傳輸過程出包或伺服器被駭,個資外洩仍難防

其實現在Chat GPT的使用已經十分普遍和便利,不同的是,直接登入Chat GPT提問是集中化運算,也就是使用者的問題走網路,由Chat GPT提供的雲端伺服器運算來回應使用者的問題。

如果從iPhone的Siri來提問,使用者可以選擇集中化、分散化運算,若使用者選擇集中化運算,蘋果目前是保證個人隱私仍然儲存於蘋果隱私雲。

因此,即使未來蘋果與OpenAI合作將Chat GPT與自家系統軟體整合,用戶仍可選擇是否使用這項功能,或是讓AI功能都保留在蘋果的隱私雲上執行。

結論就是,理論上,蘋果相信透過Siri提問應該不會有個資與隱私洩漏問題,但資料傳遞過程、帳號被盜、又或是中央伺服器被駭,仍都可能讓個資外洩。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跟民進黨立委吃頓飯就改口 郭智輝的能源政策才說出口就遭到槍林彈雨
7月下旬2+2會議上場 美日成立工作小組 將合作生產飛彈
劉世芳踩煞車!內政部建議:新青安貸款不宜再配合加碼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