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臺灣鐵路史 從文化路徑深度導覽

【記者 洪美滿/台北 報導】為慶祝113年鐵路節暨臺鐵137周年,「臺鐵公司企劃處」與「臺鐵文化志工隊」及「國立臺灣博物館」合作辦理「走讀臺灣鐵路史—舊總局到新公司」活動,從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走讀到臺鐵公司文獻室。以文化路徑方式深度導覽解說,藉此體認臺灣鐵路發展的歷史脈絡及地理連結。

本次走讀導覽活動係臺鐵公司員工與鐵路警察局同仁與眷屬報名參加,分別於6月1日及8日上、下午共辦理4場,每場次僅開放30位名額,才公告即報名額滿,顯示大家對臺鐵歷史、鐵道文化及鐵路演變與都巿紋理的脈絡與遺跡倍感興趣。

走讀活動由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起動,除由臺鐵文化志工隊導覽志工對鐵道部園區的建築特色、鐵道歷史與相關文物介紹外,帶領參加者赴該園區最具特色的動態模型展示場,詳細介紹1970~1980年代,臺北車站與舊臺鐵局(鐵道部園區)附近各型建物與設施模型,亦回顧當時的車站週遭環境與城巿相貎。

走讀經過北門、台北郵局及三井倉庫,沿著臺北鐵路地下化前,原為鐵道與相關建物、設施,再經過原第三代臺北車站舊址、原臺北鐵道飯店等及公共藝術,包括楊英風大師的水袖及其子楊奉琛先生作品「父愛」,東側門口的LDK-58蒸汽機車與LDR2201兩台古董級原行駛東線的車輛;也都由志工於走讀時,詳加介紹。

另安排學員進入臺鐵公司文獻室參觀。臺鐵公司文獻室是建於民國86年6月,由當時陳德沛局長有感當時臺鐵對歷史文物的建立、保存與重視付之闕如,因此特別於在任,戮力推動臺鐵文化資產保存的概念,其在任期間除成立文獻室、修復CK101蒸汽機車動態行駛外,也建立苗栗文物展示場。在文獻室的參觀過程中,導覽志工徐徐介紹主要保存文物外,亦透過歷任局長在任期間的貢獻與政策以說故事方式,逐步重現各任局長對於臺鐵經營的影響與臺北車站週遭紋理的變遷與印象。

最後,由臺鐵文化志工隊,再贈與每位參加者,「永保安康」紀念車票一張;參加人都深感收獲滿滿,亦對臺鐵文資保存與推廣印象讚不絕口。(照片記者洪美滿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