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甩手、震動機 這些有效嗎?

走路、甩手、震動機 這些有效嗎?
走路、甩手、震動機 這些有效嗎?

作者/C4

若談起老化,可能你會想到臉上出現皺紋、頭髮變白等現象,但其實在我們外觀變化之前,身體的器官已經逐漸開始退化,根據研究指出,一般身體健康的民眾在40歲時,器官功能只剩下80%,而隨著年紀增加衰退的越多,甚至到了70歲只剩下35%!如果想減緩老化速度,規律的運動及健康的飲食絕對是不二法門,但現代人生活忙碌,只想透過輕鬆的運動方式(如電視台廣告的震動甩脂機、散步、甩甩手等)達到健康目的,不過這麼做真的有用嗎?

拉馬克主義:用進廢退說

還記得高中生物學中的用進廢退說嗎?根據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Lamarck)所提出的「拉馬克主義」(Lamarckism),只要生物體的器官經常使用就會變得發達,反之不經常使用就會逐漸退化。就像大腦,越是經常思考就會越靈活,而越是懶惰不願動腦,大腦便會像生鏽的鏈條難以正常運轉。

同樣的道理,只要人體不常訓練,肌肉或器官就會因為時間而慢慢退化,最後老化,開始各種疾病、症狀纏身。

疲勞不等於訓練強度

不只是年長者,很多人會因為散步或簡單動一下的流汗作為有運動的象徵,甚至覺得這樣就足夠了,不需要有氧運動或阻力訓練,加上近年來電視購物及社群網路吹起了一波「每天只要用10分鐘,就能達到運動、瘦身效果」的震動器材,但會有流汗情形只是因為當下的活動效果,而產生些微的疲勞感(如腳有一點酸等),完全不等於訓練強度,對於身體素質的提升也不會有太大的幫助,更不用說年紀增長後的老年人。

人若沒有壓力的刺激,便會原地踏步、故步自封,身體的機制也是!人體的肌肉、骨質及神經系統對壓力起反應,產生疲勞、酸痛、虛弱等反應,久而久之就會讓身體更進步,但這些壓力指的是有強度的訓練,並不是走路、甩手等低活動度運動。

什麼是訓練?

不管是阻力、跑步、打球等,只要是試圖讓肌力、心肺、爆發力、運動表現等提升的項目,或是會能實際運用到日常、讓生活更順利,這些都稱作是訓練;而訓練分成以下四種原則:

  • 超負荷(Overload)
    不管是肌肉量、骨骼、心肺、力量等,都需要做「超過自己能力負荷」才能夠進步。(如原先都不動的人只要做家事、走路就會進步,一週兩練的人改為一週四練後也會進步。)

  • 特異性(Specificity)
    透過訓練,能更輕易完成實際的日常生活或運動動作。(如可以透過硬舉轉換成日常生活從地面拿起重物。)

  • 可逆性(Reversibility)
    當停止訓練時,身體會因為暫停而維持原有水平或退步。(如原一週3天跑步,停止一個月後再開始跑步會覺得有點喘。)

  • 循序漸進(Progression)
    訓練要隨著時間、強度、訓練量而逐漸提升,才會讓自己身體再進步。(如深蹲20公斤很吃力,幾週後改嘗試25公斤,發現自己已經能更輕易應付20公斤重量。)

老化及身體機能下降是一種不可逆的行為,也是一種長期競賽,因此建議所有人不管幾歲,請務必開始讓身體接受有一定強度的訓練,若不清楚怎麼安排自己的訓練課表,請協尋專業的健身教練協助。

◤更多運動知識◢
👉幫助增肌及提升運動表現的秘密:碳水化合物
👉傷後復健的好幫手:等長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