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沒多久就要停一下,恐怕是腳中風,8類人是高危險群要特別注意!!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

 

畢翠絲

 

一名60歲的張先生有三高疾病,是一名洗腎患者,日前因雙腳疼痛、跛行且左腳慢性潰瘍感染到醫院求助。張先生罹患雙腳嚴重的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手術後積極用藥控制血糖,左足慢性潰瘍傷口日漸痊癒。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林柏霖表示,老化、抽菸、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慢性腎病變、肥胖、家族史的民眾,是下肢動脈阻塞的高危險群。

 

下肢動脈阻塞就是腳中風

血管病變可能發生在身體上任何一處,發生在腦部叫做「腦中風」,發生在心臟是「心肌梗塞」;若是通往雙腿「下肢」的血管發生病變,血流不暢通,腿部肌肉組織因缺血導致壞死,就是俗稱的「腳中風」。

 

有些長輩誤以為自己只是單純腳痛,只是單純肌肉神經或骨關節的病症而延誤就醫,因低估或忽略疾病的嚴重性,常延誤治療的黃金時間,而面臨截肢的憾事。

 

林柏霖指出,俗稱「腳中風」的下肢動脈阻塞,可分為急性和慢性。造成阻塞的原因則可分為血栓型和斑塊阻塞型。常見的慢性下肢動脈阻塞,由於血管狹窄惡

化,患者在長距離行走或是運動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生大腿、小腿或是足部疼痛,需要休息才能緩解,這就是「間歇性跛行」的症狀,如不及時治療腳部缺血性疼痛,如合併皮膚傷口無法癒合或腳趾頭壞疽,將會大大增加截肢風險。

 

下肢動脈阻塞好發族群

林柏霖指出,正常的腳摸起來溫溫的,腳背會感覺到明顯的脈搏跳動。反之如果摸起來冰冰的或是脈搏減弱,很可能是血液循環不良導致。患肢可能會出現水腫,毛髮脫落,皮膚的顏色也會發生變化,沒有血色,甚至變紫、變黑。

 

「腳中風」高風險群,可以安排非侵入性檢查如ABI(血管硬化指標)檢查。ABI

Ankle-Brachial Index )稱為上臂與腳踝的血壓比值,經由測定腳踝與上臂血壓比值,可以測知血管阻塞程度。

 

一般來說,下肢踝(Ankle)的血壓,會比上肢肱(Brachial)血壓來得高(>1)。

01.4:正常。

0.91:介於灰色地帶。

0.9:應為動脈阻塞疾病

>1.4:要懷疑血管壁鈣化

 

通常健康的人,腳踝的血壓會高於上臂的血壓。若腳部動脈因脂肪斑塊堆積而使血流狀況變差,腳踝的血壓就會低於上臂的血壓,所以ABI 數值就會變低。如發現異常的狀況,周邊血管超音波或是電腦斷層也可以協助診斷下肢動脈疾病。

 

延伸閱讀:
低溫特報:周末最低溫下探8℃,引起手腳冰冷3原因,不只老人家要保暖,年輕人也要注意!!

臉部出現1現象、視力變差,可能是眼睛中風了,不治療會釀成腦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