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減塑大補帖,除去一次性塑膠包裝從這幾項商品開始!

超市減塑真的很困難嗎?綠色和平與成大團隊合作研究臺灣零售通路減塑潛力,並於 2022 年 4 月發布分析報告,指出全臺主要超市超商一年共產生約 1.5 萬公噸塑膠垃圾,但只要積極採取可行的減量策略,例如裸賣、重複填裝等銷售模式,即可發揮龐大的減塑效益。哪些商品最具有潛力無塑銷售呢?

您知道塑膠污染是全球第二大危機,僅次於氣候變遷嗎?根據統計,每年全球約有 1,200 萬噸塑膠流入大海,相當於每分鐘有一卡車的塑膠垃圾被傾倒至海洋。不只海洋生態受到威脅,科學家甚至已在海鮮、飲用水、空氣中發現微塑膠,此外塑膠在製造過程產生大量溫室氣體,更加劇氣候變遷。因此全球企業、政府、公眾都必須積極行動,從源頭減少一次性塑膠。

臺灣超市密度僅次於超商,而過去 10 年間,民眾在超市購買生鮮蔬果的頻率上升至 45%。據估計,超過 60% 的廢棄塑膠包裝用在食品與飲品上,甚至超過 95% 僅使用過一次,消耗量龐大的一次性使用和過量包裝,更加劇塑膠污染的嚴重性。由此可見,超市在源頭減塑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超市販售的商品充斥著不必要的一次性塑膠包裝,導致嚴重的塑膠污染問題。
超市販售的商品充斥著不必要的一次性塑膠包裝,導致嚴重的塑膠污染問題。

超市超商該由哪些銷售品項開始減塑?如何提供消費者最友善的替代方案?可以達到哪些成效?

綠色和平與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林心恬助理教授團隊合作研究,找出商品包裝的減量方法與減量效益,同時進行民眾接受度調查,作為評估計算商品塑膠包裝的減量潛力,於 2022 年 4 月發布《塑難消費:臺灣超市十大商品無塑潛力分析》報告

全球減塑行動急需您支持!

綠色和平致力在全球各地推動源頭減塑,向政府及企業倡議,要求制訂更積極的減塑目標與政策!

捐款支持

數據會說話,臺灣超市塑膠包裝使用量有多驚人?

這次研究報告綜合農委會與經濟部統計的銷售數據資料,挑選在超市裡最常見到的一次性塑膠包裝商品,歸納成 10 種品項,分別為蔬菜、水果、瓶裝飲料、蛋、瓶裝水、米、沐浴用品、清潔用品、瓶裝牛奶和洗衣精。其中,蔬菜、水果、瓶裝飲料年銷量總計超過 7 億件,而這 10 種品項的塑膠包裝總量更是驚人:

  • 一年塑膠使用量高達 15,552 公噸,產生至少 18 億件塑膠包裝

  • 以一輛清運量 3.5 公噸的垃圾車估算,可塞滿 4,443 輛垃圾車

  • 塑膠包裝的碳足跡相當於 4,976 戶家庭整年的排碳量

  • 「蔬果」的非必要塑膠包裝比例最高,尤其是水果有過度包裝的趨勢,每年產生最多一次性垃圾量

超市陳列的水果往往被過度包裝,消費者買回家也只會使用一次就丟棄,這些都是不必要的一次性塑膠包裝。
超市陳列的水果往往被過度包裝,消費者買回家也只會使用一次就丟棄,這些都是不必要的一次性塑膠包裝。

不容忽視的減塑潛力,從這幾個品項開始!

減少一次性塑膠包裝最有效的方式,包括減量包裝(Reduce)、可歸還包裝(Return)以及自備容器重複填裝(Refill)。研究團隊根據消費者意願和不同的產品特性,計算產品包裝減量的潛力,發現綜合三種減塑策略,共可減少約 8,270 公噸的塑膠,幾乎等於 16,541 場淨灘。

採用適合的塑膠包裝減量策略,預期可達成:

  • 「水果」的減量潛力最高,一年可減少近 4,000 公噸塑膠包裝

  • 「瓶裝飲料」次之,一年可減少約 1,500 公噸的一次性塑膠

  • 「蛋」位居第三,一年可減少約 1,300 公噸的包裝垃圾

從源頭減少塑膠包裝,還能顯著減少碳排放:

  • 「水果」的包裝碳排放減量潛力最高,一年可減少近 10,000 公噸

  • 「蛋」次之,一年可減少近 5,000 公噸

  • 若實施減塑策略,10 大商品合計可減少 22,010 噸碳足跡,相當於減少所有包裝碳足跡的 57%,也近於 57 座臺北大安森林公園的減碳效果

蔬果可採取裸賣等方式販售,根據估計光是裸賣水果一年可減少近4,000公噸塑膠包裝。
蔬果可採取裸賣等方式販售,根據估計光是裸賣水果一年可減少近4,000公噸塑膠包裝。

每種商品適合怎麼減塑?其他國家怎麼做?

根據消費者調查,民眾對於家用品的塑膠包裝減量意願較高,而對於瓶裝飲品和米,較希望維持現狀。為了讓消費者配合採取行動,須考量民眾的接受度,才有助於提升減塑成效。因此,綠色和平建議:

  • 優先從蔬菜、水果開始,以散裝、裸裝方式銷售,減少不必要的包裝體積或層數

  • 洗衣精等清潔用品、米、麵等乾貨可採用重複填裝,消費者可自備容器購買

  • 水、牛奶、現煮飲品等飲料,適合以可歸還之循環容器模式供應與銷售

  • 政府應優先制定《蔬果包裝減量及裸賣指引》,並擬定一次性包裝減量對策,從源頭規範塑膠製品從生產、消費到廢棄的整個過程,才能夠有效減少塑膠垃圾

超市蔬果裸賣已在國際推行,有許多零售通路的塑膠包裝管理案例可參考:

  • 優先減塑品項:法國於 2021 年頒布蔬果裸賣法規,依照蔬果特性與損耗程度,列出 30 種可優先去除包裝的蔬果品項

  • 設置裸賣專區:英國 Morrisons 超市從 10 個月的裸賣試營運,再擴及 60 家門市提供 127 種裸賣蔬果選擇

  • 保持產品新鮮度:紐西蘭 New World 超市與其供應商合作,安裝冷藏系統與使用噴霧,用來減少包裝

英國 Waitrose 超市的重複填裝站,米、麵、堅果等乾貨,可以採取重複填裝的方式販售,消費者依照自己的需求填裝,既不浪費也很美觀。
英國 Waitrose 超市的重複填裝站,米、麵、堅果等乾貨,可以採取重複填裝的方式販售,消費者依照自己的需求填裝,既不浪費也很美觀。

採取減塑行動,從支持新的銷售模式開始

解決塑膠氾濫問題,必須從政府制訂規範、通路業者執行減量策略並改變原有思維開始,消費大眾則可以行動支持業者減塑,自備容器與減少外帶等,才能有效從源頭減量。唯有您我重視全球塑膠污染危機,才能推動企業與政府改變現有的習慣,促使臺灣淘汰一次性塑膠,早日達成無塑家園願景。

更多綠色和平文章
全聯名次掉到後段班,2022年臺灣超商超市減塑表現評比結果出爐
超市超商減塑很難?綠色和平舉辦無塑工作坊,先從這十項商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