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地球恐誕生!2顆類海王星「狂飄氣體」演變中…極端生命有望生存

記者江宜潔/綜合報導

天文學家近期發現,有2顆類海王星的系外行星「TOI-560b」和「HD 63433c」,除了距離恆星相當接近外,同時還正飄散著自己濃密的氣體層,這使其可能在持續發展後轉變為類地球的行星,更證實了先前所提出的假說。

根據《Sci-News》報導,太陽系外行星像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都是「氣體大行星」,但與木星、土星相比,天王星和海王星體型較小,氣體成分也不同,除了主要的氫氣、氦氣外,還有相當多甲烷、氨氣、水。

科學家大膽推測,若將海王星放在地球的位置,強烈陽光會不會把濃密的氫氣、氦氣等吹散?接著是否留下中間的岩石核心及少量氣體,成為像是地球的行星?當這種「海王星超級地球假說」被廣泛討論之際,加州理工學院研究生張邁克博士(Dr. Michael Zhang),如今也拍到符合該假說的系外行星。

天文學家近期發現,有2顆類海王星的系外行星「TOI-560b」和「HD 63433c」,除了距離恆星相當接近外,同時還正飄散著自己濃密的氣體層,這使其可能在持續發展後轉變為類地球的行星。(圖/翻攝自推特)
天文學家近期發現,有2顆類海王星的系外行星「TOI-560b」和「HD 63433c」,除了距離恆星相當接近外,同時還正飄散著自己濃密的氣體層,這使其可能在持續發展後轉變為類地球的行星。(圖/翻攝自推特)

研究團隊使用哈伯太空望遠鏡,觀察位於雙子座HD 63433恆星旁邊的系外行星「HD 63433c」,發現其組成構造、距離恆星近等特徵,皆類似海王星,不過體積則略小,20天即完成公轉一次。據悉,屬於G5型恆星的「HD 63433」距離地球73光年,表面溫度約5800度,與太陽相似。

此外,團隊又利用夏威夷凱克天文台的近紅外線光譜儀(NIRSPEC),研究位於長蛇座TOI-560恆星旁、同為迷你海王星的行星「TOI-560b」,其與恆星過於接近,18天即完成公轉一次,這也是一顆距離地球103光年的「K4型紅矮星」,表面溫度約2800度。

由於上述2顆「類海王星」,除了距離恆星相當接近外,研究發現強烈的恆星輻射,也使它們的表面氣體不斷蒸發,因此「TOI-560b」和「HD 63433c」可能正在變成超級地球。

事實上,為了證明「海西恩行星(Hycean planet)」的可能性,此研究的發現也相當重要!海西恩是一種比地球大、溫度高達200度的行星,但因該星球引力很大,因此仍可使水份在超過100度後保留「液態」,表面大部分(90%)都被海洋覆蓋。

即便「海西恩行星」溫度對多數生命來說過高,但因其富含液態水,或許有些極端生命仍可於此生存,像是海底熱泉噴口附近的生物,甚至有些研究人員認為,在地球剛形成海洋的時期,這看起來其實就像顆海西恩行星。

【更多中天快點TV報導】
▲「生日年」藏金錢玄機!Top1「今年當財神」快接近吸財氣…最慘3名出爐:不宜外地工作
▲「核食→福食」根本混淆視聽!民眾黨「不反對進口」喊3原則:請政府跳脫黨派利益
▲小六弟80kg爆中度脂肪肝!母嚇喊「他都吃清蒸水煮」…恐怖菜單曝光超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