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櫻桃!中國消費者愛上東南亞榴槤,還有「這2個原因」

中國消費者愛上東南亞榴槤,進口量和價格皆大量激增。英國《經濟學人》報導,Eric Chan長期在馬來西亞種植的貓山王品種,深受中國消費者喜愛。2023年,中國美食愛好者總共消費了價值67億美元的進口新鮮榴槤,比2022年的40億美元和2019年的16億美元都要高。榴槤從價值上超過了櫻桃,成為中國最大的新鮮水果進口品種。

《經濟學人》報導,除了中國人喜愛榴槤之外,還有兩個因素:第一是中國的中產階級增長,能夠負擔得起榴槤的高價。泰國是中國進口榴槤的供應大國,其平均價格約為每個150元人民幣(合665新台幣)。貓山王品種每個甚至可以賣到500元人民幣(合2230新台幣)。貓山王的粉絲稱其為「榴槤界的愛馬仕」,成為一種象徵地位的物品,有時這種水果會作為生日或婚禮的禮物贈送。

第二是近年來中國對東南亞市場的開放。直到2022年,中國只允許來自泰國的新鮮榴槤進口,即便中國它購買了其他國家的冷凍榴槤。自那時以來,越南和菲律賓的新鮮榴槤銷售商也獲得了市場准入,同意符合中國的植物檢疫要求。馬來西亞希望成為下一個進入市場的國家。

<cite>泰國是中國進口榴槤的供應大國。(美聯社)</cite>
泰國是中國進口榴槤的供應大國。(美聯社)

但也有觀察人士指出「雙面刃」,將其視為中國的戰略舉措之一。中國試圖通過「榴槤外交」等方式在東南亞促進友好關係。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在該地區資助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其中一些項目為榴槤的運輸提供便利。此外,中國與大多數東南亞國家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這是一項於2022年生效的自由貿易協定。

中國與東南亞的緊密經貿聯繫,也為中國提供經濟制裁時的籌碼。中國官員像榴槤一樣帶刺,過去他們曾限制從菲律賓進口香蕉,指責其存在害蟲問題。但這恰逢中國在南海爭端期間。越南經貿學者說,一些越南榴槤銷售商擔心會遭遇類似待遇,「他們知道中國也可以利用貿易作為制裁措施。」

東南亞農夫發大財,卻危及當地產業鏈

《紐約時報》報導,為了種植更多榴槤,在越南,部分農民砍掉咖啡樹,騰出空間種榴槤;泰國的榴槤種植園面積在過去10年間增加一倍;在馬來西亞,距離首都吉隆坡90分鐘車程的勞勿,周遭山丘的密林被砍下來,修做梯田,以便改為榴槤種植園。

與此同時,中國農民也在尋求從中獲利。據中國官媒報導,中國首批榴槤樹種植於1958年,但產量很少。海南農民正在嘗試種植,產量也正在增加,可能達到今年的200噸,但實現自給自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去年,中國進口了140萬噸的榴槤。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