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酷世界博物館建築Top 5推薦!漂浮水面太空船、市中心地底潛水艇、爬山才能到的秘密基地...

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的明日博物館已成新地標(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的明日博物館已成新地標(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提起博物館你會想到什麼?收藏珍貴文物或獨特藝術品的地方。然而這幾年,除了這項「功能」以外,博物館本身也在脫胎換骨,它不單單只是一個場所,本身可能就是一處景點,以獨特的建築吸引眾人目光。在全世界成千上萬座博物館中,各有各的主題與風格,給人的感覺也不一樣,其中更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以極其吸睛的「外貌」成為打卡熱點。現在就來看看這些「高顏值」的博物館吧!

【超酷世界博物館建築Top 5推薦】:

*巴西・明日博物館

*芬蘭・阿莫斯瑞克斯美術館

*義大利・梅斯納爾山峰博物館克龍涅斯分館

*南非・賽茲當代非洲藝術博物館

*葡萄牙・藝術、建築與科技博物館

*巴西・明日博物館

明日博物館的外觀充滿未來感(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明日博物館的外觀充滿未來感(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彷彿一艘充滿未來感的太空船,也像未知生物的骨骼,或是禽鳥振翼的翅膀,位於巴西里約熱內盧的明日博物館(Museu do Amanhã)),給人充滿想像的空間。不過根據建築師所言,這座博物館的組織結構與形狀靈感,其實來自里約植物園的鳳梨科植物!

除博物館建築外還結合供市民交流的戶外空間(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除博物館建築外還結合供市民交流的戶外空間(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坐落於瓜納巴拉灣(Guanabara Bay)的莫阿碼頭(Pier Mauá),啟用於2015年的博物館,出自西班牙新未來主義建築師聖地牙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Valls)之手,這位「建築詩人」除了設計15,000平方公尺的展覽空間,還提供一處面積廣達34,600平方公尺、環繞倒影池和自行車道等休閒區的廣場。

由西班牙新未來主義大師設計的明日博物館(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由西班牙新未來主義大師設計的明日博物館(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明日博物館其實是2016年里約夏季奧運港口更新計畫中的一部分:1920年代的莫阿碼頭,原本是大樓林立的繁華區域,沒想到後來卻成為罪案頻傳的黑暗角落。為了替里約帶來嶄新的面貌,同時加強文化形象,於是拆除了原本的高架公路,將空間讓給了大型公共文化設施。

龐大的鋼鐵建築結構著重永續性設計(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龐大的鋼鐵建築結構著重永續性設計(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從碼頭延伸到海灣,博物館面向大海和廣場的側面分別長45和75公尺,高達10公尺的屋頂,可以將瓜納巴拉灣的景色盡收眼底。以永續設計為特色,羽翼般結構由太陽能板組成,不只能吸收能量為博物館提供9%的電能,還可以透過調整面板角度,優化照進室內的陽光。

倒映池給人博物館漂浮於水面的印象(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倒映池給人博物館漂浮於水面的印象(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此外,博物館還抽取海水,調節建築內部的溫度,並在過濾後才再度排入海灣。建築外圍的倒映池正是因此存在,不只美化環境,讓人產生博物館漂浮於水面上的錯覺,更用來過濾瓜納巴拉灣的海水,也能為附近環境降溫約2度⋯⋯這些都結合自然能源與光源。

夜晚為明日博物館增添神秘氣氛(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夜晚為明日博物館增添神秘氣氛(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明日的結果取決於你今天的行動」,明日博物館是一座應用科學博物館,從永續的角度探討人類未來幾十年將面對的挑戰與機會。透過大量實驗與體驗,帶領參觀者關注「宇宙」、「地球」、「人類世」(Anthropocene)、「明天」、「我們」五大關鍵問題,內容更涵蓋地理、哲學以及道德倫理等層面,相當特別!

*芬蘭・阿莫斯瑞克斯美術館

外觀讓人聯想起潛水艇的阿莫斯瑞克斯美術館(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外觀讓人聯想起潛水艇的阿莫斯瑞克斯美術館(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五個大小不一的圓錐體彷彿冒出地表的大泡泡,煙囪般的圓柱狀塔樓也像探出海面的潛望鏡,造型充滿童趣的阿莫斯瑞克斯美術館(Amos Rex),就像一艘半隱半現的潛水艇,潛伏於赫爾辛基的市中心。

獨特的穹頂結構吸引眾人目光(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獨特的穹頂結構吸引眾人目光(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開幕於2018年,前身為創立於1965年的阿莫斯・安德松美術館(Amos Anderson Art Museum)。阿莫斯・安德松是芬蘭發行量最大的瑞典語報紙《首都日報》(Hufvudstadsbladet)的出版商,同時也是一位藝術贊助者,他在1961年過世後,故居被改建成美術館,公開對外展示他生前收藏的藝術品。

阿莫斯瑞克斯美術館的主要入口(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阿莫斯瑞克斯美術館的主要入口(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這座首屈一指的私人博物館,為了尋找更大的展覽空間,2013年時將目光投向原館附近的玻璃宮(Lasipalatsi)地下層。玻璃宮是1936年落成的功能主義建築之一,結合娛樂與購物的商場,包括一間名為Bio Rex的戲院。負責營運的基金會於是採用了創辦人和戲院的名字,為新的博物館命名!

美術館前方廣場成為赫爾辛基市民熱愛的活動空間(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美術館前方廣場成為赫爾辛基市民熱愛的活動空間(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美術館邀請了當地的建築團隊JKMM操刀,受限於都市規劃無法將建築延伸到地面,隱身於地底的展覽廳為了吸引人們目光,於是在前方廣場上設計了一系列開著大型圓形窗戶的穹頂結構。不只為公共空間帶來趣味性,也為室內帶來自然採光,更棒的是,路過的人還能瞧瞧「下面」到底發生什麼事!?

自然光線可以透過圓錐體的天窗照進室內(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自然光線可以透過圓錐體的天窗照進室內(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保留玻璃宮原本的樣貌,同時結合嶄新的設計,阿莫斯瑞克斯美術館搖身一變成為城市遊樂場。以20~21世紀的芬蘭現代和當代藝術品為主,約6,000件橫跨油畫、素描、雕塑、版畫、攝影、陶器、家具等收藏品,輪流在2,200平方公尺的空間展出,此外每年還舉辦多場具實驗性質的臨時展。

*義大利・梅斯納爾山峰博物館科隆涅斯分館

彷彿一處山中秘密基地的梅斯納爾山峰博物館科隆涅斯分館(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彷彿一處山中秘密基地的梅斯納爾山峰博物館科隆涅斯分館(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喜歡登山的人應該對萊茵霍爾德・梅斯納爾(Reinhold Andreas Messner)不陌生,這位被喻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登山運動員」,創下了許多輝煌的成績,他不但是第一個攻下全世界14座8,000公尺山峰的人,也是首位不使用氧氣補給登頂珠穆朗瑪峰的人!

梅斯納爾山峰博物館科隆涅斯分館坐落於高山上(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梅斯納爾山峰博物館科隆涅斯分館坐落於高山上(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他在義大利北部的南蒂羅爾地區,以登山和攀岩歷史、聖山歷史、山區居民歷史、山脈和冰川科學等主題,設立了六座梅斯納爾山峰博物館(Messner Mountain Museum),其中最後落成的克龍涅斯分館(MMM Corones)坐落於海拔2,275公尺的克龍普拉茨山(Kronplatz)上。

博物館極簡且現代的外觀與大自然融為一體(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博物館極簡且現代的外觀與大自然融為一體(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也就是說想前往這間博物館得費點心力,你得先爬上山才能一探究竟。不過絕對值得一訪,因為這座彷彿鑲嵌於山頂的高山博物館兼教學中心,由首位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的女性設計師札哈・哈蒂(Zaha Hadid)操刀,以極簡且現代的混凝土結構,歷時兩年時間打造出一處與大自然完美結合的山中秘密基地。

大片玻璃能將戶外的美景盡收眼底(Photo by Hufton+Crow/View Pictures/Universal Images Group,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大片玻璃能將戶外的美景盡收眼底(Photo by Hufton+Crow/View Pictures/Universal Images Group,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開放於2015年,從造型獨特的入口進入博物館,1,000平方公尺的建築面積以一連串階梯相連,欣賞展覽品的同時,也將四周連綿不絕的山色盡收眼底。為了讓參觀者能有絕佳的參觀體驗和視野,哈蒂採用大片玻璃,不只引導自然光人內,同時也將大自然之美盡情展現。

必須歷經一段健行行程才能抵達的克龍涅斯分館(Photo by Hufton+Crow/View Pictures/Universal Images Group,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必須歷經一段健行行程才能抵達的克龍涅斯分館(Photo by Hufton+Crow/View Pictures/Universal Images Group,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克龍涅斯分館總共有三處展覽空間,包括專門展示傳統攀登和登山活動的常設展,在這裡可以看見早期的地圖、舊登山靴和其他工具⋯⋯另一大亮點是梅斯納爾一生的探險經歷,一系列照片和相關物品述說過往一件件傑出事蹟。為了方便參觀,館方還推出遊覽全部分館的套票,官網更有4~6天的行程建議可供參考。

*南非・賽茲當代非洲藝術博物館

賽茲當代非洲藝術博物館龐大的混凝土建築令人印象深刻(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賽茲當代非洲藝術博物館龐大的混凝土建築令人印象深刻(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一根根高大的圓柱體和瘦長方正的混凝土建築,聳立於開普敦的維多利亞阿爾弗雷德碼頭區(V&A Waterfront),賽茲當代非洲藝術博物館(Zeitz MOCAA)與眾不同的外觀,在南非這座林立歐風建築的最古老港口,顯得特別醒目,而它確實有段獨特的身世——前身原本是座穀倉!

前身為穀倉的賽茲當代非洲藝術博物館如今脫胎換骨(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前身為穀倉的賽茲當代非洲藝術博物館如今脫胎換骨(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因應碼頭區的背景,1920年代當地穀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然而隨著產業變遷,許多穀倉在1990年後紛紛關門大吉。這座高57公尺、曾是開普敦最高建築的穀倉,在英國鬼才建築大師托馬斯・梅澤維克(Thomas Heatherwick)的改造下,出現了驚天動地的蛻變!

有著弧形缺口的倉管為中央中庭營造出戲劇性的效果(Photo by View Pictures/Hufton+Crow/Universal Images Group,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有著弧形缺口的倉管為中央中庭營造出戲劇性的效果(Photo by View Pictures/Hufton+Crow/Universal Images Group,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梅澤維克不是第一個改造穀倉的人,然而卻將它解構出令人驚艷的視覺效果且充滿詩意。他保留了這座工業遺產的原始結構,同時將42根混凝土圓柱體「挖」出大片開放空間,倉管的弧形缺口為空間帶來變化,充滿流動感,讓人能走進這些平常根本看不到且無從接觸的空間。

建築上層的反光玻璃板猶如萬花筒般炫目(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建築上層的反光玻璃板猶如萬花筒般炫目(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不只如此,他還在建築上層採用了非洲藝術家El Loko創作的枕型反光玻璃板。在陽光照射下,它們炫目的光彩,猶如萬花筒般產生光影變化,也將城市的景觀一一倒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高達27公尺的中央中庭,讓人聯想起教堂宏偉的穹頂,豐沛的自然光線透過天井結構探進室內,非常迷人。

賽茲當代非洲藝術博物館全景(Photo by View Pictures/Hufton+Crow/Universal Images Group,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賽茲當代非洲藝術博物館全景(Photo by View Pictures/Hufton+Crow/Universal Images Group, Image Source : Getty Editorial)

賽茲當代非洲藝術博物館於2017年揭幕,它是非洲最大的當代藝術博物館,占地9.500平方公尺的空間裡,切割出組成複雜網絡的80個展覽廳,以及屋頂雕刻花園、書店,咖啡廳、酒館、服裝研究中心等設施,甚至還有一間以「筒倉」(silo)為名的酒店。也難怪隔年就榮獲素有「博物館界奧斯卡」之稱的全球最佳博物館文化地標的殊榮~~

*葡萄牙・藝術、建築與科技博物館

藝術、建築與科技博物館建築造型彷若水波(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藝術、建築與科技博物館建築造型彷若水波(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猶如河面泛起的水波,也或許是捲起的漣漪,坐落於里斯本貝倫區(Belém)、太加斯河(Tagus)河畔的藝術、建築與科技博物館(Museum of Art,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簡稱為MAAT),流線的外型和閃閃發光的材質,與相鄰的河流意象緊密結合。

坐落於太加斯河河畔的藝術、建築與科技博物館(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坐落於太加斯河河畔的藝術、建築與科技博物館(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距離里斯本市中心以西6公里的貝倫區,在地理大發現年代,是許多航海家啟程探索世界的起點,包括首位從歐洲遠航到印度的達伽馬(Vasco da Gama),該區最有名的景點貝倫塔(Torre de Belém),正是為了紀念達伽馬成功航海一周而建的16世紀防禦工事。

不只是博物館同時規劃了河岸公園(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不只是博物館同時規劃了河岸公園(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藝術、建築與科技博物館離貝倫塔不算太遠,葡萄牙電力基金會(EDP Foundation)委託英國的Amanda Levete Architects建築師事務所,設計了這座博物館,同時將相鄰的特茹發電中心(Tejo Power Station)及其臨水區域,共同規劃成一座戶外公園。

以靈感來自葡萄牙傳統磁磚工藝的琉璃瓦打造(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以靈感來自葡萄牙傳統磁磚工藝的琉璃瓦打造(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設計師Amanda Levete從葡萄牙知名的傳統磁磚工藝汲取靈感,利用15,000塊白色的三維裂紋琉璃瓦,完美打造了這個展現水與光影的建築立面,懸吊屋頂彷彿揚起的風帆,強而有力的線條雖略顯誇張,卻因為低矮且輕柔起伏的姿態,給人不失柔和的感覺⋯⋯

從博物館屋頂看到的特茹發電中心及周邊風景(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從博物館屋頂看到的特茹發電中心及周邊風景(Image Source : Getty Creative)

揭幕於2016年的藝術、建築與科技博物館,聚焦當代藝術家、建築師和思想家的國內外展覽。建築屋頂是一處戶外空間、欣賞城市的舞台,你可以在這裡細細品味一部名為里斯本日常的電影,360度的全景,讓每次轉身都是驚喜,充滿韻味的風景即使看上一天也不膩~~

文字/Iris 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