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中求法 杜忠誥放手寫書法

中國時報【許文貞╱專訪】 書法家杜忠誥,50年來研究書法、文字學,長期積累的文人底蘊,都在毛筆下幻化出無窮的趣味,「法,是美感的規矩;趣,是要讓人吸睛駐足。以前我多是在法中求趣,現在,我是趣中求法。」他爽朗的笑說:「70歲,對我來說只是開始!」 「學術是理性,藝術是感性。無論是拿起毛筆,或讀起書,我一投入就會忘了時間。」杜忠誥坦承,年輕時總覺得不能一輩子只寫毛筆字,因此廣博吸納各種知識,「現在才明白,毛筆字就算有一輩子也不見得寫得好。書法,是能做一輩子的事。」 杜忠誥1948年生於彰化農村,18歲才首度接觸書法,「我是鄉下人,家裡種田,別人年輕時練的童子功,我都沒有。就連開始學書法,都是因為念師專學水墨畫,想寫漂亮的落款才練的。」 沒想到杜忠誥寫出興趣,師承呂佛庭等書法家,集行、草、隸、篆書之大成。他曾獲全省美展三度第一名、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等,2015年還為總統府大廳「中山廳」的匾額題字。 杜忠誥愛寫書法,也愛國學研究,「就像鑿井必須先灌水,水才會源源不絕湧出。因為你寫書法,不是空寫字,必須花時間去研究、讀懂要寫什麼內容,懂了之後,才能融入變化,透過毛筆字傳達想法。」 杜忠誥自師大國文系畢業後擔任教師多年,40歲又到日本念筑波大學藝術學碩士,回台後重回國文系攻讀博士,研究文字學。 40歲之前,杜忠誥最在意視覺美感,覺得不好看就一寫再寫,「某天打禪,忽然一個念頭閃現:留點缺陷給人批評吧!」他的創作從那一刻起「放開」,長出獨特的趣味。 例如在「凝練與幻變——杜忠誥70書藝展」展出的「不為•且乘」行草書五言聯,寫到「檢束」,他刻意讓筆畫工整,寫到「癲狂」則盡情揮灑。 另一幅作品「覆拓書」《潛龍》,則源自杜忠誥放在窗邊的檜木桌,「那天心血來潮,用毛筆在桌上寫了大大的『潛龍』二字,又想保存下來,就拿紙來拓印。沒想到印在紙上時,『龍』的墨跡比較淡,猶如一尾沉潛的龍。」木桌上墨跡已乾,他捨不得擦掉,拿布蓋著小心保存。 「凝練與幻變——杜忠誥70書藝展」於11月11日至12月20日在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