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兒歌」

如果把年齡強擺一邊,老頑童哼唱兒歌,誰曰不可?(網路)
如果把年齡強擺一邊,老頑童哼唱兒歌,誰曰不可?(網路)

楊正寬/前臺灣省文獻委員會主任委員

哈哈!大家看到這篇拙文時,最好懂也要裝不懂,要不然就洩露年齡囉!

前些日子,有位老朋友傳給我幾首他說念不出來的兒歌,特別是臺語兒歌。我唸過之後,再另外附送我平常蒐集的十幾首,並用錄音檔Line給他參考。後來乾脆用視訊,又念又唱,過程中就彷彿又回到當年無憂無慮的孩提年代,想想如果把年齡強擺一邊,不就是一個如假包換的「老頑童」了嗎?老頑童哼唱兒歌,誰曰不可?

還記得民國40、50年代,既沒有電視,又沒有網路,更不可能會想到什麼AI的,我們這批座七望八的老朋友,在就讀國校的時候,會在學校或鄰里間學到、也聽到一些容易琅琅上口的有趣童謠。憶起兒時大家在學校或三合院中,一邊哼著唱不完的兒歌,玩著踢券子、跳繩、捉迷藏兒戲,勾起令人懷念的兒時情景,宛如昨日,不知老朋友們可還記得嗎?

話說「兒歌(children's songs)」,又稱「童謠(nursery rhymes)」,臺語叫「囡仔歌」,如果是媽媽在搖籃邊唱給嬰兒入睡的又稱「搖囡仔歌」,例如:喔喔睏,一暝(夜)大一寸,喔喔惜,一工(天)大一尺。因此兒歌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兒童為主要對象的歌謠,曲色旋律多半較為簡單,歌詞亦易琅琅上口,使兒童容易記憶,但未必各年齡層都能充分理解。這類的歌曲可能是民謠,如「丟丟銅仔」:

火車行到伊都,阿末伊都丟,唉唷磅空內。
磅空的水伊都,丟丟銅仔伊都,阿末伊都,丟仔伊都滴落來。

還有模擬兒童的思想和內心世界做的曲子,如「妹妹背著洋娃娃」:

妹妹背著洋娃娃,走到花園來看花,娃娃哭了叫媽媽,樹上小鳥笑哈哈!

或是大人將現實社會與未來期許簡化放進歌曲,如「只要我長大」:

哥哥爸爸真偉大,名譽照我家;為國去打仗,當兵笑哈哈!
走吧走吧哥哥爸爸,家事不用你牽掛,只要我長大,只要我長大!

歷史上革命或民變的領導人,往往利用童謠散布政治立場,甚至讓民眾認為是一種預言。例如抗戰之前的「國民革命歌」:

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齊奮鬥,齊奮鬥

聽說中國大陸成立新中國時也流傳一首兒歌:

爺爺是個老紅軍,爸爸媽媽都是解放軍,姐姐參加紅衛兵,我也參加紅小兵,全家都是毛主席的兵。

臺灣的兒歌最常見的是國語、臺語、客家話及原住民語,但是很抱歉後兩者我不懂也沒學過。以下我就將與我老朋友分享的兒歌,錄下來也跟各位喜歡兒歌的朋友們分享,若大家喜歡就保存起來,為自己複製、貼上一些古早味的童真,有空拿出來反芻、品嘗。

一、國語部分

(一)小皮球,香蕉油,滿地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二)小姐、小姐、別生氣,明天帶你去看戲!

(三) 你坐椅子,我坐地;你吃香蕉,我吃皮!

(四)剃、剃、剃光頭;投、投、投大海;海、海、海龍王;王、王、王八蛋;盪、盪、盪秋千;牽、牽、牽牛花;花、花、花仙子;紙、紙、衛生紙,天天幫我擦屁股,擦到一隻死老鼠,死老鼠愛跳舞,跳了一個芭蕾舞!

(五)炒蘿蔔、炒蘿蔔、切、切、切;包餃子、包餃子、捏、捏、捏。

(六)兩人對面一齊同樣動作口令:

一角、兩角、三角形;四角、五角、六角半;七角、八角、手插腰;九角、十角、打電話,喂、喂、喂、兄弟姊妹在家嗎?不在家、不在家,嘰哩咕嚕放臭屁。

(七)一二三,到臺灣,臺灣有個阿里山,阿里山上有神木,我們明年回大陸。

(八)大頭、大頭、下雨不愁,人家有傘,你有大頭。

(九)對不起,敬個禮;放個屁,臭死你 。

(十)雲從龍,風從虎,太陽公公來敲鼓!

(十一)還有,還有,國語老師要我們背誦,不會背要被打手心的: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雁,宿鳥對鳴蟲。

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

二、臺語部分

(一)大塊呆,炒韭菜,燒燒一碗來,冷冷阮無不愛!

(二)新娘、新娘、水噹噹 !褲底破一孔,頭前開店窗 ,後璧爆米香。

(三)A B C,狗咬豬,阿公仔坐飛機;跋一下冷支支,叫醫生,來甲醫,醫一下跤骨大小支。

A B C,狗咬豬,阿婆仔坐飛機;摔落去洗衫機,起來屁股冷支支。

(四)白鷺鷥,車畚箕,車到港仔漧,跋一倒,拾到兩仙錢,一錢買大餅,送大姨;一錢留起來,好過年。

(五)點仔膠,黏到腳,叫阿爸,買豬腳,豬腳摳,滾爛爛,夭鬼囝仔,流口水。

(六)羞、羞、羞、提籃仔拾魚鰡。一尾煮來呷,一尾糊目睭。

(七)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三的沖沖滾,四的炒米粉,五的五將軍,六的攬子孫,七的七蝦米,八的信肚綰,九的倒在蠕,十的起來看,打你千,打你萬,打你一千過五萬。

(八)在過農曆年時,配合習俗,常聽到: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初四接神,初五隔開,初六舀肥,初七七元,初八完全,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實,十一請子婿,十二請查某子返來食泔糜配芥菜,十三關老爺生,十四月光,十五是上元暝。

(九)火金姑,來呷茶;茶燒燒,呷香蕉;香蕉冷冷,吃龍眼;龍眼無肉,吃雞肉;雞肉油油,吃醬油;醬油鹹鹹,吃李鹹;李鹹酸酸,吃腳瘡;腳瘡臭臭,吃一下死翹翹。

老朋友們還童一下吧!如果你小時候曾經哼過這些歌,就知道你已年過半百以上了,噯呀,歲月真是不饒人啊!

圖/獨家報導製圖
圖/獨家報導製圖

更多《獨家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