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按摩創始人 吳若石神父成正港台灣人

台東白冷教會神父、修士,在台漫長的奉獻,比台東人更台東化,一起喝小米酒,環保的先驅,連最後大體都捐出,他們的故事成為台東最動人的樂章。

在台東服務超過半世紀的4位瑞士籍神父、修士,3日拿到台灣身分證,開心的說「我是正港台灣人」,由左至右吳若石神父、歐思定修士、魏主安神父、葛德神父。(中央社)
在台東服務超過半世紀的4位瑞士籍神父、修士,3日拿到台灣身分證,開心的說「我是正港台灣人」,由左至右吳若石神父、歐思定修士、魏主安神父、葛德神父。(中央社)

經過漫長的半世紀,有神父及修士、修女因病或思親回到瑞士,有人選擇長眠於台東;還有幾位年邁長者繼續默默的付出,今天如願拿到身分證。

今年82歲的歐思定修士,民國52年、27歲那年,離開故鄉瑞士到台東,一待就是超過半世紀,目前是在台東奉獻最久的外國人。

歐修士致力自然環境保護,成為台東環保的先驅,致力種樹造林。他更用實際行動擁抱大自然,創立「向陽登山社」,首位拿到我國高山響導證的外國人,鼓勵台東民眾親山。他最喜歡的是海拔3千多公尺的向陽山,至少爬過30次,向陽山是歐修士心中撫慰鄉愁的阿爾卑斯山。

歐修士拿到身分證,他相當開心說,早已決定留在台東終老,「我連大體都已捐出來了」。

魏主安神父,今年87歲,民國52年到台東,至今已有54年。走遍台東的他和葛德神父策畫興建「河川地築堤耕作為良田」,改善農民生活,並捐出土地蓋幼稚園。

魏神父除了會說一口流利阿美族話,也會說閩南語。在台東半世紀,與本地人關係綿延近四代。許多人都知道魏神父很喜歡小米酒,他覺得那是台東在地真正香醇濃郁的味道。

今年81歲的葛德神父,在台東犧牲奉獻53年,服務範圍跨海到蘭嶼,他常說的話「我有四個輪子,兩個在東河,兩個在蘭嶼」,民眾只要聽到噗噗的摩托車聲,就知道葛神父來了。

「山中的孩子不能沒有書讀」,葛德神父經常穿梭台東縱谷偏鄉,渡溪、走羊腸小徑到山中為教友彌撒、送藥品,看到山區沒有小學,爭取鹿野鄉瑞源國小在山中設立分班、分校。

10幾年前知名的「吳神父」腳底按摩,就是吳若石神父。今年77歲的他民國59年到台東,至今47年。他研究推廣腳底按摩,從民國78年起,長居東海岸長濱天主堂,無償教導阿美族人、教友與新住民學習腳底按摩,改善生活生計。

他最近還到台東監獄開課,傳授腳底按摩給收容人,希望他們出獄後能有一技之長。

這群白冷會的修道人,從瑞士遠渡重洋搭船到台灣後山,超過漫長的半世紀奉獻,完全融入在地生活,今天正式成為正港的台東人,拿到V字頭的身分證,他們的故事是台東最動人的樂章,也是最美的風景。